放对了地方,废弃物也能成资源。近年来,“无废”理念方兴未艾,在“无废”理念下重新认识垃圾废弃物,会让我们生活得更加环保、舒适,也让一些行业发展得更加高效、绿色。当前,以垃圾分类、有效再利用等方式体现的“无废城市”理念正在党中央的倡导下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创文成绩斐然的汝州,如何在“无废城市”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值得全市上下高度重视。
我们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验一把“无废城市”的效应,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与社会方向讲师靳立鹏,运用“无废”理念,将校园内的建筑垃圾堆放地改造成花园,与传统的把建筑垃圾清运出场的处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没有丢掉一块建筑垃圾,而是将这些垃圾全部用做打造花园过程中的原材料。这种生态艺术理念,丰富了城市绿地的内涵,这些绿地也逐步转变着居民的环保意识。
充分发挥“无废”理念,把原料及其副产物“吃干榨净”,现在也成了不少行业追求的发展模式。通过综合利用,农业副产物能衍生出更多产品。核桃仁好吃,壳儿的利用价值也大。许多地方把核桃壳制成手工艺品,例如核雕、花瓶等。在云南漾濞彝族自治县,有企业年加工核桃壳500吨,实现产值2600万元,增加当地群众收入800多万元。只要解决好副产物收集、清理与存储中的人力成本昂贵等瓶颈问题,绿色农业发展会更加有力。
利用“无废”理念,还可以打开生态农业发展的另一番天地。利用技术将居民生活垃圾转化为生物肥料,建立土地与社区直接供应链条,发展社区农业,还能就地解决生活垃圾问题。居民是农产品的直接消费者,同时也是部分生产资料的提供者。这条生态链条打通的,是科技背景下,城市中可持续的、生态绿色的农业发展方式。
从2019年至今,全国“无废城市”建设正逐渐铺展开来。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发布绿色生活方式指南,制定无废商圈、无废饭店、无废公园、无废景区、无废学校、无废机关等创建标准,引导公众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扩大可降解塑料产品的应用范围。全面推进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推动同城快递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全面运用。率先落实垃圾分类要求,推动资源化利用。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动员各方参与,促进各方从旁观者、局外人、评论家转变为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宣传员、参与者、贡献者。
其实说白了,“无废城市”建设核心目标有两点,一方面是环境影响要降到最低,另一方面是填埋量要降到最低。通过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安全处置、环境影响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城市”不是指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所有固体废物完全资源化利用,它更多体现在循环经济理念上。
现在全国正倡导垃圾分类,我市遵循“源头分类、分拣清运、对口处理、资源利用”的原则,也如火如荼地推进着相关工作,通过单列财政预算、明确资金投入方式、细化部门责任等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垃圾分类治理工作新格局。潜移默化中,“无废”城市理念在我市铺展开来。但同时我们也要明确,建成更现代化、更高效的垃圾回收利用链条,还面临很多挑战。唯有及早行动,扎扎实实从“我”、从现在做起,务求实效,才能对全市的更长远更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在社会治理层面中,垃圾回收仍有许多文章可做,政府各部门之间应当协同合作,打通垃圾回收的各个环节。通过实施系列措施,推动垃圾分类向更专业、更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比如鼓励科技工作者在能源转化方面的研发、有意识地鼓励公益组织进社区,等等。此外,针对从事垃圾回收利用的企业,政府既可以选择购买服务,也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孵化相关企业,为企业成长创造条件。在家庭层面中,要继续倡导培养居民节约资源的意识,在日复一日中加强、深化。全社会齐抓共管,绿色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