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组莅汝一双鞋“走出”两条路我市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初见成效“五个注重”打造“铁军”我市持续开展重型运输车辆大气污染防治联合执法行动文明素养提升应从小抓起林业局大力打造“创文”宣传阵地骨科医院开展星级窗口科室评选活动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149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07-16

一双鞋“走出”两条路

超强鞋业投身扶贫带富群众壮大自身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讯(记者 李晓伟 通讯员 高浩博)“没想到能在家门口上班挣钱。”正在聚精会神操作缝纫设备的张攀峰,是汝州市超强鞋业“致富车间”40余名工人中的一员,能在家门口上班挣钱,这是近日记者采访中她提及最多的话题。

原来,地处虎狼爬岭的大剌湾村土地极为贫瘠,往往是周边村庄的农作物已经收割完毕,这里的才长出模样,收成就更是少的可怜。无奈之下,贫困户张攀峰一家人开启了伶仃漂泊的外省打工模式,但生活的艰辛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家始终让她魂牵梦萦。特别是近年来,扶贫工作队入驻、“美丽乡村”项目启动、产业分红、粮食直补、新农合减免……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更是坚定了她回到家乡勤劳致富的信心。

“扶贫车间发展好了,我们就会有稳定的收入。这是我们村的车间,我要同其他乡亲们一起把我们的‘超强鞋业’做大做强。”谈及致富打算,张攀峰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张攀峰口中的汝州市超强鞋业有限公司,地处汝州市王寨乡大剌湾村,原本是一家依靠上游公司资源将鞋制品进行初级加工,赚取低廉差价的农村小作坊。自我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后,扎根大剌湾村的这个农村小作坊紧跟政策导向、强化社会责任,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用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出贫困户的内生动力。短短1年间,曾经的低矮小作坊嬗变为注册资金600万元的中小企业,在壮大自身的同时,也让村里的贫困户通过“家门口式”的务工增加了收入。

在这座占地逾9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内,70余台自动化缝纫设备整齐排列。一边是咚咚锵锵的“穿针引线”,一边是有条不紊的“牵线搭桥”,几块看似毫不相干的布料被分发到工人手中之后,片刻间就变得有模有样起来。而门口的一辆厢式货车也即将被装满,待发往80公里外的洛阳总厂进一步深加工。

“那个时候我们的成品率很低,上游公司几乎没人愿意把活儿交给我们,即使好不容易拉来了活,也总是被押账,资金无法周转。”提起以前的生产经营状况,该公司经理唐向雷苦笑着说。

如唐向雷所说,这个车间以前可不像今天这样热闹。接过他递过来的照片记者看到,以前的车间内,几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正挤坐在一间破旧的农舍中手工操作,设备仅有剪刀改锥若干、一捆棉线和三架缝纫机,这些东西是该作坊仅有的“固定资产”。那些已经制作完成的鞋帮子被堆砌在墙角,等待价格谈拢之后再由上游公司派车来取走。

转机出现在2016年。当年根据全市工作安排,市城市管理局成为大剌湾村的帮扶责任单位,为了帮助唐向雷将企业做大做强,市领导及该局领导多次深入调研,指导作坊的升级转型。从填报、选址到落地,政策引导全程推进,政策支撑体系为唐向雷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同时,为弥补公司注册成立之初资金短缺的问题,驻村工作队又积极联系金融机构,为其担保取得贷款,用以购置更加先进的缝纫设备。数次接触、谈判之后,外部通道被成功打通,制鞋总厂的原材料直接物流至扶贫车间,当天就可发回总厂,成本大大缩减;总厂的专家和技术骨干定期来到车间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效率和成品率大大提高。

2017年7月20日,汝州市超强鞋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张攀峰正在工作的这座扶贫车间也成为全市率先投入生产,并持续增加效益的“致富车间”。

“下一步,我们将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坚定社会责任,从加大规模、提高生产、提升质量、创建品牌这4个方面长远规划,探索把初级加工转变为成品制作的路子,带动更多贫困户参与进来。”面对未来的发展,唐向雷雄心勃勃,豪情满怀。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