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能力转作风,全力助推汝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作风看你我转变工作作风,从“心”出发育人能力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以能力作风转变打造高效农技服务队伍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107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6-15

以能力作风转变打造高效农技服务队伍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宋久洋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农技人员作为先进农业技术的传播者,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扛稳粮食生产安全方面任重而道远。多年以来,我市农技人员存在年龄偏大、结构不优、新形势下服务农业生产效能不足等显著问题,如何提升农技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支高效的农技服务队伍是摆在汝州农业人面前的一个难题。

受去年7·20洪涝灾害及秋汛的持续影响,我市小麦去年播期普遍偏晚,整体苗情较差,根据越冬前苗情调查显示全市一二类苗占比为77.38%,比常年同期偏低11%左右,这样的苗情基数是近五年来同期最低水平。2022年随着“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有序开展,汝州市的农技服务队伍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农技服务队伍中的一员,我以今年小麦生产上“科技壮苗”行动中农技人员所发挥的积极效能,畅谈“能力作风年”活动下对打造高效农技服务队伍的深远影响。

面对越冬前因晚播导致的小麦苗黄、苗弱、分蘖不足等不利状况,如果不动员群众在返青-拔节期做好春季田管,促进小麦尽快促弱转壮,就会影响全市的粮食产量。1月20日,汝州市农业农村局召开了“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部署会,以推动全局干部职工能力和作风大转变,这次会议也为汝州农技人员更大程度提升服务效能指明了前进方向。“压力就是责任,粮食安全大于天。”市农业农村局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2022年春季麦田管理的技术实施意见》《2022年汝州市小麦后期管理技术指导意见》《2022年汝州市小麦灌浆期管理技术暨抗旱保丰收指导意见》,印制《汝州市小麦春季麦田管理技术要点》《小麦春管9问9答》等技术宣传材料,成立6个专家指导组,组织动员全市91名农业技术指导员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户宣传讲解小麦促弱转壮技术,张贴小麦促弱转壮技术挂图,通过多种渠道发放至农户和科技示范主体手里。

全市农技人员齐心协力促苗转壮,在整个小麦的生育期内,汝州市农技指导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发放宣传彩页,现场化解麦田管理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等形式,积极向示范主体提供“科技壮苗”服务,力促小麦于返青-拔节期尽快转壮,在中后期麦田管理上全程跟进病虫害防治、田间肥水管理、防倒伏和干热风等技术指导服务,夯实小麦丰产丰收基础。

1月28日,汝州大地大雪纷飞,飞雪连天挡不住农技人员服务热情。当日组成了一支由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潘占社、高级农艺师薛振国、宋忠献等业务专家服务团,冒雪前往纸坊镇祥瑞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科技示范基地,与种植大户面对面沟通,深入了解种植大户技术难题并现场提供技术指导措施,由此带动了全市91名农业技术指导员纷纷跟进,利用年关青壮年在家的有利时机广泛开展技术宣传。

2月10日,一支由农技中心工作人员、农业技术专家、分包乡镇农业技术指导员组成的科技指导队奔赴紫云路街道、米庙镇、骑岭乡、陵头镇等乡镇,在向科技示范主体发放化肥等田管物资的同时,农业技术指导人员还现场讲解春季麦田管理要点。

从2月到5月,农技人员每个月都去了解小麦长势情况,并针对小麦生长情况及时提供春季田管和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建议。自4月份以来,我市小麦苗情持续向好,根据4月中旬省农业遥感监测显示,我市小麦长势大部分与近五年相当,部分地块甚至好于近五年水平,奠定了我市小麦丰收的基础。

6月初的汝河两岸,一片片金色麦浪随风荡漾,伴随着轰隆隆的响声,收割机繁忙地穿梭于田间,一缕缕夏风吹过,有阵阵从田间飘来的麦香,这是丰收的味道。

根据5月底至6月初汝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全市大部分乡镇的麦田田间测产情况看,今年小麦整体丰收已成定局。小屯、纸坊、王寨、汝南等汝河两岸高水肥地块平均亩产量在490公斤左右;夏店、杨楼、米庙、庙下、温泉、焦村等中产田块亩产量在400公斤左右;陵头、临汝镇、蟒川、寄料等旱地丘陵地块亩产量在300公斤左右,总体产量水平比去年好。面对这金色麦浪随风荡漾,籽粒饱满丰收在望的场景,不由得让人心潮澎湃,这正是:麦播时节雨茫茫,分蘖不足农惆怅。能力作风来引航,责任本领两肩扛。农技队伍服务忙,技术宣传入户墙。春季麦田长势旺,服务跟进固田墒。六月汝河飘麦香,丰收在望齐欢唱。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