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陈晶)1月5日,记者走进市第一高级中学,只见语文老师李梅用手指轻触讲台上的大屏幕,点开一个课件文件夹。背后的黑板大屏幕立即同步呈现相关教学内容。课堂上,李梅讲解了该篇文言文需要注意的字词语句释义后,在大屏幕上点出几道习题,便可以让学生们现场作答。
“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课堂的教学更精准,效果也更好。”李梅说,随着信息技术应运而生的“互联网+教育”,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带来老师学习场景、学习途径、学习内容的改变。“过去参加教师培训活动不仅机会不多,还麻烦。”第一高级中学的一位老师称,以前参加教学培训要请假,有时候还要提前一天到培训地点住下来,费时又费钱。“现在,扫一扫二维码就能在线学习,可以看名师授课、听专家讲座、查阅资料,很方便,而且还可以‘点菜’。”这位老师称,他在网站上收藏了几位专家的阅读写作课例,自己可以反复揣摩。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被称作“互联网+教育”。近年来,我市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目前全部学校已实现互联网接入并带宽在100M以上,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达80%。同时,我市加快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市第一高级中学被评为河南省第一批中小学数字校园标杆校;14所学校入选“腾讯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加快网络学习空间普及,全市网络学习空间利用率位居10个省直管县(市)第一名。每年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赛讲等活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与应用,鼓励城区学校率先开设相关课程,联合DF、蘑菇云创客空间开展创客教师培训,举行了“乐教乐学杯”少儿编程大赛,逸夫小学、市一中入选省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