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鼓励社会资本介入
拓展保护发展方式和渠道。鼓励采取有机更新的方式逐步修复、提升村落,促进传统建筑的改善利用。鼓励先行先试,将闲置废弃的传统建筑流转到村集体、乡镇街道,统一与市场衔接。拓展传统村落作为文化活动场所、老年活动机构、中小学生教育基地、文创基地等渠道。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捐资捐赠、投资、入股、租赁等方式,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鼓励个人或企业通过长期租用等方式保护利用传统民居。
村民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
推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工作方法,组织动员村民充分表达意愿和建设需求,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确保村民熟知并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各个环节,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尊重村民意见,深入研究村落发展需求,合理确定村落建设项目。
打造保护发展示范点
依托蟒川镇半扎村和夏店镇山顶村作为汝州市示范点,以乡村旅游和田园农庄休闲为中心,规划发展精品线路“夏店镇山顶村—庙下镇神沟村—大峪镇青山后村—大峪镇火石岭村—焦村镇魏沟村—焦村镇张村—蟒川镇半扎村”,联合打造汝州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带,进行系统性、完整性保护,推动区域内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共建,发挥集聚效应。
可以适度开发旅游
对已经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需原真性保护的传统建筑坚决进行原状保护;对有一定旅游价值且有限利用不影响其原真性保护的传统建筑进行有限利用。
培育优化特色产业
深入挖掘传统村落资源禀赋优势,明晰传统村落的产业优势,合理控制产业规模。以传统村落原生态资源为依托,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发展休闲养生等特色产业;挖掘老品牌、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发展地方特色手工业;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形成“互联网+传统村落”的产业发展态势,激发传统村落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