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到南阳游玩,有幸邂逅了南阳府衙。这是古代知府的办公地,也是我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府级官署衙门。
“看阶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听墙外鹃啼鹊噪恐有冤民”,还没进门,大门上的楹联就让我心灵净化:希望到府衙告状的人极少,致使阶前长满绿草充满生机,墙外鹃啼鹊噪则提醒官员们谨慎办案,不要制造冤假错案。进入府衙,府堂楼阁布局严谨、气势雄伟,“春雨无私,进衙先拜清风二字;春筠有节,出府再留正气一身”,一股清廉之风拂面而来。
在一幅“效昔日悬鱼太守尊贤重道,看今朝俯首公仆爱众亲仁”的匾联下,导游讲起了“羊续悬鱼”的故事:东汉时,羊续任太守。他为官清廉,一天,羊续的下属府丞焦俭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面对这条“礼鱼”,羊续左右为难:不收吧,对不住焦俭的一片好心;收吧,有违自己为官清廉的道德规范。但眼前焦俭的盛情难却啊,无奈之下,推让再三只好暂且收下。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下人把鱼挂在庭檐下。没过几天,鱼成了一条枯鱼干,在屋檐下飘来荡去,羊续也不让人取掉。后来,焦俭又拎着一条更大的鲤鱼来拜访羊续,羊续笑着指了指庭檐下悬挂着的那条鱼,轻轻地摇了摇头。焦俭看着这条枯鱼干,领悟到太守的一片苦心,红着脸返了出去,从此再也不敢给羊续送礼了。这件事传开之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以后再也不给他送礼贿行了,清廉之风日甚。百姓无不称赞,敬其为“悬鱼太守”。
听完这个故事,我不禁拍手叫好,心生敬意,好一个“悬鱼太守”!一个“悬”字,悬出了清风,悬出了公明,悬出了威严,悬出了老百姓的爱戴,悬出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的社会风气。一个“悬”字,悬出了“为政者”不贪不占,不偏不倚,不挪不用,不攀不奢,不摇不摆,不错不乱的宽广清廉淡定胸怀;一个“悬”字悬出了“行贿者”既羞又怯,既羞又赧,既羞又愧的尴尬和不敢光明与天下的自愧自敛自警自省。
而当今社会,“悬鱼太守”的做法依然不落伍,依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行贿和受贿是社会的一对孪生毒瘤。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受贿固然违法应该受到谴责和制裁,行贿则更是直接因素原因所在。只有将行贿和受贿都“悬”于天下,公开、透明,公布于众,才能让为官者公正廉明,敬畏法律,静静思考,勤勉工作,踏实做事,淡泊生活;才能让行贿者有羞赧之心,羞怯之意,因为他所从事的也是见不得人,见不得光明的,他所做的,也应受到世人的唾弃,法律的制裁。
为官者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他受贿了,就会做出违反人民利益的事,就会侵犯他人和国家的利益,不能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加剧社会矛盾,违反道德,危害社会的进步,是万恶之源。而行贿和受贿都是见不得人的,即便都是私底下交易的,自以为别人都不知道,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衣无缝,殊不知,“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只要发现,必须将其行为“悬”于天下,让老百姓来监督,让天下人来评说,让所有人谴责,才能让他们心存敬畏,不敢腐。
行贿者是为了获取自己的好处而行使的不正当关系,是一种不当得利不义之财。试想,如果是合法的,他是得不到的,他是为了一己之利而行贿,一旦你的能力丧失,它是不会再给你行贿的。他请客送礼,得到了不应得到的利益,间接地就侵害了他人的利益呀,而且还会把受贿者拉下水,两败俱伤,鱼死网破,那真真是得不偿失啊!这难道不应该公布于百姓,让百姓监督吗?
对于为官者或公职人员来说,受贿是对社会风气的污染,是对公平正义的亵渎。而有些人认为,行贿、受贿同时违法,为何有些行贿者能逃出法网,有惊无险呢?这就容易让人们产生错觉:认为大多数人都行贿了,法不责众,就容易形成一种灰暗的病态心理。如果重受贿轻行贿,对行贿行为宽容、理解、认可,就在客观上纵容了腐败现象的滋生,也进一步恶化了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行贿呢,也是一种丑恶的社会现象,腐败性,危害性,腐蚀性特别大,应该对行贿、受贿同等或者后者比前者更严厉的处罚,预防和惩治行受贿的从众心理。
受贿和行贿同样都影响社会安定,影响社会秩序,影响社会风气。这就要求我们,对于行贿和受贿行为都要曝光,也要公正,公开,透明。让受贿者落马,让行贿者也要落网,让贪腐者不敢贪腐,让行贿者不敢行贿,这样才能双赢,这样才能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让受贿者、行贿者都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让不受贿不行贿都成为我们一种行为底线,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这样才能永远无愧于心。
让我们像古代的“悬鱼太守”那样,不仅“悬”出赃物和不义之财,也要“悬”为官者的正义公平、廉洁清风、高风亮节,更要“悬”出行贿者的羞愧脸红无地自容,最终“悬”出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社会风气,“悬”出道德良知和法律尊严,“悬”出风清气正的政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