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看过电视剧《都挺好》后,大街小巷都在议论着原生家庭教育的热门话题。其实,家庭教育一直以来就是社会公众、众多家庭争议最多的话题。例如孩子如何教育能成才?为孩子创造“无后顾之忧”的生活氛围能助其成功等心灵鸡汤,在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上充斥着大家的三观。但我个人觉得“言传身教,胜过说教”,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家庭教育的“秘诀”吧!
从我的家庭教育说起。我出生在一个小乡村的工人家庭,爸爸上班、妈妈务农,兄弟姊妹五个,爸妈收入不高,家境并不富裕。
我记得1991年,爸妈八年的用心培养,不成器的我最终才考入一家中专院校,爸爸不但没有训斥和埋怨沮丧的我,还鼓励说:“闺女,努力到不后悔就行,爸信你能成功!”我为自己的贪玩荒废学业而羞愧难当,暗下决心不能再浑浑噩噩下去了。我清晰记得开学前夕,当时一家七口人用度拮据,爸妈用微薄的收入慷慨地给我买来新衣服、备足充裕粮票,生怕我冻着、饿着。去学校那天,也许是对家的不舍,也许是被爸的话感动,我顿时鼻子一酸,赶紧扭过头去将脸抬高,但第二天眼睛的水肿却没有消退。我理解爸妈内心的不舍和期待是什么,爸爸可是单位每年的劳动模范呀!我怎么能辜负他的嘱托,终于也成为学校的佼佼者,现也跻身单位管理岗位。爸妈用他们的爱,培养着我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
我记得,每次放假前给爸打电话说要回家,爸都会骑着“洋马车”(自行车)从几十公里开外的磊裕公司矿山分厂赶回家,手里总不忘提着拳头大小的一块肉。有时赶回来浑身湿漉漉的,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一进门就催促妈妈:“快,给俺黑瞎妮子解解馋!”这时候,总爱欺负我、馋嘴的两个弟弟总用羡慕的小眼神看着我,凑到我跟前献媚着:“二姐,你以后多回来几次吧?”哼!好像多么想我似的。哈哈,每当这时,我觉得我是最幸福的,还倍儿精神。我不会忘记,兄弟姊妹五个并没有让爸妈省心,儿时的你争我夺、哭天喊地可想而知,但爸妈总能用他们的智慧将“战火”熄灭,化干戈为玉帛。我更不会忘记,现在逢年过节或闲暇之余,79岁高龄的爸妈总会乐此不疲地奔波在看望伯父、姑母和姨母的路上,每次虽然蹒跚、艰难地上下车,但绝不会忘记给哥哥姐姐们带礼物,虽然只是油、米、鸡肉、牛奶等食品。爸爸每当看见哥哥姐姐们总高兴地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拉着手有唠不完的家常话,“老小孩”一点都不假,每次回家后要念叨好久。爸妈“现身说法”,用独特的教育方法,没有训斥、悄无声息地拉近了我们兄弟姊妹间的距离。
爸妈乘着国家政策之东风,用辛勤的双手建设了美好家园。爸爸在工作之余利用特长开诊所为病人解除痛苦;妈妈勤俭持家、任劳任怨,里里外外一把手,将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将儿女们照顾得舒舒服服。现在,我家成为村里大家羡慕的人家。“现在国家政策好,不用担心我们,天瑞水泥效益咋样?”“我们挺好的,要感恩天瑞集团,好好工作!”古稀之年的爸妈电话里第一句说出口,我儿子都能接出下一句了。不过每年也会有几个电话不一样:例如“养老金今年又涨了!”等信息,感恩、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俗话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我爸妈不是什么“家教高手”,也不会熬“心灵鸡汤”,但他们用自强、积极的心态,博爱、宽容的胸怀教育着我们;用尊老爱幼、知恩感恩的淳朴家风,引导着我们一家人携手前行、勇往直前。在爸妈的影响下,姐姐是榜样、哥哥是担当、大弟是诚信、小弟是栋梁。我嘛,吃嘛嘛香!爸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们各自的小家啦!
言传身教,绝对胜过说教,请用一言一行为孩子、为团队树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