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给引进人才这么多优惠条件,一些人确实难以接受。怎么办呢?习书记首先统一县委一班人的思想认识。他亲自带队到南方改革开放前沿地区考察,然后召开全县干部动员大会,讲形势、谈发展、绘蓝图、论人才,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相互交流,形成全县共识。可以说,习书记制定“人才九条”的过程,也是正定解放思想、促进改革的过程。
采访组:“人才九条”定稿后,《河北日报》是什么态度?是怎样决定发表的?
李乃毅:稿子写好后,我送给习书记审阅。过了几天,习书记对我说,县委已经研究同意了,你可以拿去发表了。那时正定县属石家庄地区领导,我建议先把稿子送到地委机关报《建设日报》刊登,以示尊重。习书记表示同意,就请县长程宝怀把稿子送到了《建设日报》。几天后,习书记又找到我说,《建设日报》把稿子退回来了,看你们省报能不能发吧。习书记没有跟我说《建设日报》不给发表的原因,也没有任何不满和埋怨。当时我想,“人才九条”确实突破了一些现有政策的制约,可能是地区的同志拿不准、不敢发。于是,我把稿子直接送到了河北日报社总编辑林放同志手里。他是一名老新闻工作者,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地记者,政治思想理论水平很高。他看了稿子以后,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人才九条”思想解放、观念创新,完全符合中央精神,应该尽快发出去,决定第二天在二版头条位置刊载。那时候,中央、省委的活动报道很多,一般都占头版头条。像县委一级的报道,要想上头版头条很难,即便是很有分量的稿件也要等。我建议宁可等几天,还是上头版头条为好。林放同志采纳了我的意见,5天后,也就是1983年3月29日,“人才九条”终于在头版头条发表。眉题是“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招贤纳士,博揽群才”,正题是“正定县为有志之士敞开大门”,并且加了花边,以示重要,这是很少有的。
采访组:《河北日报》发表这篇报道之后,引起了什么样的反响和效应?
李乃毅:“人才九条”发表后,省内外媒体(包括《建设日报》)纷纷转载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经济学家于光远、教育家潘承孝等50多名高级专家学者,应聘参加了习书记组织的经济顾问团。于光远和数十名顾问先后到正定讲学,为正定发展出谋划策。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00多名科技人员来函咨询、提供项目、联系工作调动,许多人是拿着报纸找到正定县政府的。习书记带领县委、县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乡镇干部,用心落实“人才九条”,热情接待应聘人员,认真解决实际问题。仅一年多时间,一大批优秀人才和好项目就在正定安家落户。长期亏损的工厂扭亏为盈了,库存积压的产品畅销全国了。195型柴油机、精细化工“碱性玫瑰精”、“三露”(今日的“大宝”)化妆品、优种“冀棉2号”等一批优质产品投产。有的填补了我省空白,有的获得了省市“科技进步奖”,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