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师傅,想请您去给我看看买头牛,方圆几十里没有比您更懂牛的啦!”蟒川镇寺上村一名村民敲开宋文正家的门说道。最近这样的邀请越来越频繁,想起这几年因为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帮助,自己从一个只知晓耕作的贫困户,逐渐成为今天的养牛专业户,宋文正有太多的话想说……
脱贫道路任重道远,知识贫乏难改现状
宋文正今年58岁,是蟒川镇寺上村的村民。家有五口人,身体不好的妻子和三个正在上学的女儿。由于年轻时候的一场车祸,导致自己骨盆骨折,落了腰部疼痛的后遗症,干不了重活,夫妻二人常年吃药,早已花去家中大半积蓄。
由于家庭贫困,大女儿早早辍了学,在家帮忙照料。看着大女儿小小年纪天天在家干活,还勤俭节约,替家里人着想,宋文正心里充满愧疚,“那个时候我就告诉自己,再穷也不能穷了教育,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拼尽全力也要让下面这俩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已经耽误一个了,不能让这俩也吃同样的亏。”但眼看着二女儿上高中要花钱了,夫妻俩仅凭几亩田地根本无法支撑起这个大家庭的开支。
扶贫政策到我家,助我增能力、立志气
2016年宋文正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帮扶干部们为他出谋划策,对宋文正一家开展结对帮扶。不管晴天雨天,他们每个月都要一趟又一趟走访入户调查,宣传扶贫政策,详细了解宋文正的生活和生产情况,得知宋文正家虽然没有种植其它的经济作物,但他的父亲以前是专门给牛看病的兽医,他也有养牛的经验,于是提出让宋文正通过养殖肉牛来实现脱贫的想法。
驻村工作队、村两委请来畜牧养殖专家结合他的实际情况给予了相应的建议和指导,村干部和帮扶干部们还结合现有的国家政策制定了详细的扶贫计划。“刚开始我是半信半疑,因为心里没底,也不清楚养牛到底能不能赚钱,但是前期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又要花钱买小牛,又要种植牛草,万一牛生病了还要花钱治疗等等,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一开始,宋文正的心里忐忑不安。
帮扶干部耐心开导他,鼓励他放心大胆地去试一试。在各级帮扶干部的贴心帮助下,宋文正不仅通过技术培训、指导慢慢学会了养殖技术,还享受到了金融扶贫政策,申请到了3万元扶贫小额信用贷款,解决了资金问题。有了资金做保障,宋文正不再束手束脚,开始放心大胆地去干了,村干部们也积极帮助他购入优良的肉牛品种,指导他如何去构建科学的养殖牛棚等。
渐渐地,宋文正的养牛技术从生疏到娴熟,附近越来越多的人都来向他取经。“现在除了忙着照看自己的牛,附近谁家的牛有个大病小病的都来找我,最重要的是现在方圆几十里买卖牛都是通过我,他们不懂牛,怕买的时候受骗,都要让我去看看。”说起现在,宋文正满是自豪。
输血变造血,自力更生圆精彩梦想
养牛的过程是辛苦的,宋文正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给牛打草料,密切查看牛的进食状态以及精神状况。起初在养殖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导致一些牛开始生病。帮扶干部主动联系他,询问宋文正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邀请市里的养殖专家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在一段时间的细心照料下,几头牛的长势越来越好。
宋文正渐渐成了小有名气的养牛专家,但他没有忘记那些还奋斗在脱贫路上的乡里乡亲。为了让更多的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宋文正将自己总结的一套养殖经验毫无保留地讲给他们听。截至目前,宋文正自己家的养牛规模也逐步扩大,由开始的3头,现在已经发展到了11头。“现在一家人的生活是有保障了,接下来我准备逐步扩大养殖规模,争取带动其他贫困户共同走上脱贫致富路。”宋文正激动地说。
融媒体中心记者牛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