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拼“反浩克装甲”有感父亲的背影汝州面面观习近平在正定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589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05-15

我的母亲

马俊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每逢佳节倍思亲”。母亲节那天,看着朋友圈铺天盖地对母亲的祝福,我愈加思念远在乡下日夜田间操劳的年迈母亲。我想,我也应该为母亲做点什么,平时我喜欢写写画画,就想用文字为母亲写篇文章,记录下母亲忙碌的身影、生活的点点滴滴,以此略表寸心吧!但又怕自己写作水平有限,唯恐不能充分展示母亲的优秀品质,有损母亲的光辉形象。正在纠结时,远在乡下的父亲一个电话让我惊出一身冷汗,“今早和你母亲一块去乡下卖菜时不慎车翻了!”我忙问:“母亲咋样?”父亲笑着说:“还好,我和你母亲都没事。”这么一说,我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毕竟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哪能经得起这个折腾?我想,这次化险为夷也许都归结于母亲常年积善成德,才能躲避灾祸吧!我原本打算回去看望二老,刚好遇到这件事,这更激起了我的写作欲望,为母亲写篇文章,作为献给母亲的一份节日礼物吧!

身兼数职不叫累 勇挑重担无怨言

我的母亲在外婆眼中是个孝顺女,在爷爷眼中是个顶梁柱,在父亲眼中是个称职的好妻子,在儿女眼中是个好母亲。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那几年是母亲最辛苦的几年,外爷、外婆年事已高,虽然生活能自理,但是毕竟都七十多岁了,家里还种的有田地,需要人料理。我母亲兄弟姊妹四个,她排行老三,大舅军转干部,异地安置远在他乡,大妗子随军,二舅二妗都是公职人员常年在外很少回家,大姨家务事较多,外爷外婆家里的大小事,差不多都是母亲一个人风里来雨里去,全部包揽了。大舅妗子他们一家人也非常感激母亲,时常打电话问好。我家虽然离外爷家不足五公里,要翻三道沟,母亲不会骑自行车,徒步要走一个小时左右,有时还要手扯着妹子,肩扛着弟弟,蹒跚而行,甚是辛苦。不管自己家里再忙,她隔三岔五,都要去看望二老。遇到急事时,晚上需要去,特别是天黑人静时,翻沟越岭奶奶总是不放心,时常叮嘱她路上小心,但母亲总是笑着说:“咱又没带啥主贵东西,俺不怕,放心吧妈,白天咱自家还有活呢!”奶奶送出家门说:“晚了别回了,明天回。”母亲总是说:“白天有白天活,一早干活出活也凉快。”在我家里,我父亲兄妹六个,四个姑姑已成家,叔叔部队服役,婶婶洛阳拖厂上班,爷爷退休多年身体不太好,奶奶也已七十多岁了,我兄妹五个当时太小不懂事,父亲是个任职多年的村委主干,常年忙于村里的事物,没时间顾及家里。家里还有十几亩农田需要打理,当时又没有大型收割工具,真不知道麦忙季节是咋过来的。当我问起时,她总是说,无非是咱早出晚归罢了。母亲说这话时开心地笑了。

家境贫寒不服输 勤劳致富人称赞

母亲在我心目中就是个英雄人物。当时因为家里劳力少,但是我家干农活从来没有落后过,而且家里母亲总是收拾得井然有序,母亲无论养牛喂猪,还是种瓜种菜摇耧耙地都是行家里手。让我记忆犹新的一次,母亲和我一块在铡草喂牛用,当时有人笑着对母亲说,你还会干这活啊,母亲就笑着说:“那有啥?农村活没啥学,人家咋做咱咋做。”那些年,家里种烟叶、种药材搞副业,忙得母亲天天闲不着。随着我们兄妹几个相继成家立业,我家里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住上了窗明几净的二层楼,天然气、自来水、家用电器、宽带相继落户我家。这些功劳的背后,也不知她老人家付出了多少心血。

家风淳朴心向善。母亲对子女要求甚严,宁愿自己吃点亏,也不让别人说闲话。在母亲的教诲下,我们弟兄二人先后从军入伍,我们在部队时常把母亲的那句话作为生活工作的座右铭。我1994年入党,2001年转业至地方民政部门工作,弟弟在部队立功考学提干,现在仍在部队服役。可以说,现在我们全家子孝妻贤、家庭和睦都归功于母亲淳朴家风传承。母亲在村里也是公认的好人,无论是东家借东西还是西家求帮忙,她都乐此不疲、热情相助。

母亲虽已古稀之年但精神矍铄、身体强健、思维不乱、耳聪眼明。对乡邻以善为荣,对子孙疼爱有加,对农活情有独钟。当问及她今后打算时,母亲风趣地说;“俺活到老干到老,干农活也是锻炼身体,就像你们一样每天不锻炼就像少点啥似的。”说此话时,母亲开心地笑了,那爽朗的笑声响彻了整个院子……

祝母亲身心无恙、永远健康!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