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浓茶香气袅袅,一本《曾国藩传世经典》放在书案,窗明几净,书香伴着花香,雅室恬静温馨,本是绝佳的读书时光,而思绪的青鸟却魂灵出窍,穿透历史的雾霭,飞回岁月的深处,衔来那些发黄的书页,令我回首刻骨铭心的读书生活,品嚼人生四季的读书滋味,不胜百感交集。
少年时期受到书香的濡润,是上初中的日子里。记得一次上农业课,我把从同学手中借来的《烈火金刚》放进书斗里偷看,老师发现后提问我解答“什么是根毛和根毛区”,猛然醒悟站起时书从书斗里滑掉地上,老师没收了书说:“还偷看‘大本头’书哩!”好在开明的老师并没有难为我,下课后把书还给了我。为了在规定的时间里把书还给同学,中午下学回家的5里山路上,我边走边看,如痴如迷,以至右腿碰在一块石头上,流血不止……那时候借书读,猴急火燎,囫囵吞枣,埋进故事情节里,很少揣摩作家的心思,分析人物的命运,品评书中的思想,回嚼书中的滋味。在好奇和愉悦中生吞活剥了一本本的文学著作,不成想这书香却在肚里发酵,竟酿成了一腔热恋文学的美梦。
“青年之字典无难字,惟知跃进,惟知雄飞。”上高中后,我把读书摘抄的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名言贴在了书桌上激励自己。这时期特别感谢教语文的宋老师,他订有一份《光明日报》,手中也有些藏书,星期天他把钥匙交给我,让我住在他的屋里读报看书,青春的我才第一次看到《唐诗》和《宋词》。在书香的濡染中学会了抄书和做读书笔记。高中毕业留校复读考大学,班主任温老师同样把他屋里的钥匙交给我,把可怜巴巴的藏书对我开放。高考落榜回乡后,由于日积月累的读书滋润,我的内心坚韧并强大起来,心平气和面对名落孙山的打击和世人的嘲弄,劳动之余分享书香之乐。至今难忘那段回乡放牛的读书时光:牛儿低头吃草,我挥舞镰刀割草,鲜草装满箩头后,从布袋里掏出书本,躺在葳蕤的野草中开始读书。这时候读书学会了思考,常常被书中的精髓打动,停下书来像牛一样反刍,思考中吸收着书香的营养,作家梦愈来愈烈,放下书本掏出笔记本,把感受和感慨一并倾注于笔端,文学的种子从此在我心田里慢慢发芽了……
书香伴随我走进了地层深处———迫于生计我下窑当了一名煤矿工人。在无边暗暮的窝头内,我体验着作家孙少山小说《八百米深处》的记述,恐惧的心里竟升起了几分的坦然。当酥软疼痛的身躯爬出窑洞,抬头看见闪烁的星光时,我的耳畔响起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的话:“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回到工棚的我会偷偷拿出藏在枕头下的书本,在一片扯淡笑骂的喧嚣中坚持静静读书。不久,我回乡应考当了一名民师,在一片书声琅琅中接受着书香的浸润。此时的读书开始细嚼慢咽,写读书笔记,做读书卡片,读写结合,小说、散文、诗歌、剧本……什么都敢写。
读书充盈了我青春的人生,鼓满了奋进的风帆。由于读书写作的不断深入,收获渐丰,组织部门选调我到乡政府工作。环境变了,视野开阔了,工作压力大了,读书写作的时间少了,但我每天必须挤出两个小时的读书时间。一天夜里乡政府大院演电影,为了完成当天的读书任务,我把自己圈在屋里,同事硬是把我拽出去看了场电影。为了补回耽误的读书时间,看罢电影我用冷水洗头后,坚持读书两个小时。那时,读书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和一种习惯,下乡、开会、出差随身带着书。在乡政府的三年,工作的间隙里读书写作,怡然自乐。后来进入政界后,起初还能克制自己,在完成繁重的公文撰写任务之余,尚能沉浸于书香之中。一日三餐,往返于单位到政府机关食堂的路上,常常手拿读书卡片,走读结合。渐渐地抵不住酒香的诱惑,坚持十多年的读书生活几乎中断。夜里谴责自己,做样子读书一目十行,竟读不出了滋味。有时为了使用去读书,心境浮躁,急功近利,再也读不出当年躺在草丛中读书的味道。悲乎!
日月穿梭,人近花甲。生活节奏忽然松弛悠闲下来,读书的雅趣悠然而至。赶走书房里的灰尘,重操旧“业”,很快进入读书的境界,读得有滋有味。垂垂老矣,不为名利读书,不为升迁读书,不为考试读书,不为职称读书,只为喜欢和心灵的需要而读书,心静如水,读思并重,读出了天地人和的世道真义,读出了东方巨龙腾飞的盛世感悟,读出了中国梦的金色呼唤,读出了世界疫情下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优越感!
感谢上苍,让我重新回到了书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