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中华水塔”、“地球第三极”,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如果把青藏高原生态破坏了,生产总值再多也没有什么意义。青藏高原生态十分脆弱,开发和保护、建设和吃饭的两难问题始终存在。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
《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年8月24日)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必须采取一些硬措施,真抓实干才能见效。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就是一项硬措施。这就是说,既要控制总量,也要控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的强度。这项工作做好了,既能节约能源和水土资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也能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绿色水平。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2015年10月26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82页
“十一五”规划首次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十二五”规划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现在看,这样做既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根据当前资源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在继续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耗强度双控的基础上,水资源和建设用地也要实施总量和强度双控,作为约束性指标,建立目标责任制,合理分解落实。要研究建立双控的市场化机制,建立预算管理制度、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更多用市场手段实现双控目标。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2015年10月26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82—783页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耕地开发利用强度过大,一些地方地力严重透支,水土流失、地下水严重超采、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加重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当前,国内粮食库存增加较多,仓储补贴负担较重。同时,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走低,国内外市场粮价倒挂明显。利用现阶段国内外市场粮食供给宽裕的时机,在部分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既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平衡粮食供求矛盾、稳定农民收入、减轻财政压力。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2015年10月26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83页(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