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七“偷”灯盏儿深秋乡居(外一首)初冬与友穆君、李君及家眷至乡下即事汝州庙会醉宾朋严嵩讨饭又闻爆米花儿香灯节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299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2-21

正月十七“偷”灯盏儿

孙利芳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灯盏儿宋小亚摄

小时候,有一年元宵节,妈妈带我去外婆家玩。表哥领着我逛庙会、看花灯、赏烟花、放鞭炮,玩得可开心了!

正月十七那天吃晚饭时,表哥神秘地伏在我的耳边说:“一会我带你去村头花婶家偷灯盏儿。”“偷灯盏儿?妈妈说过,不能偷人家东西的!”表哥一把捂住我的嘴巴:“嘘……别声张。你不知道啊,这灯盏儿可不是一般的灯盏儿,是用小米面做的,不但好看好玩,还是超级美味的糕点呢!去晚了,可就偷不到了!”听表哥这么一说,我既害怕又好奇,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好,可还是经不住诱惑,乖乖跟在表哥身后出发了。

到了花婶家,表哥拉我爬上窗台,我们掀开窗帘往里打量。只见桌子上摆了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灯盏,有狮子、小狗、小兔子、小刺猬……婆婆点上一柱清香祈祷着什么,然后将灯盏一对一对摆在神龛上、大门口、二门口、梧桐树下,又往灯盏里加上油,用火柴点燃。

灯盏的火花噼里啪啦随着微风一明一暗,满院子顿时灯花飞舞,烛影婆娑,一股淡淡的面香油香扑鼻而来,香味缭绕,点点灯花和天空中的明月星辰遥相辉映,漂亮极了。

等了好大一会儿,灯盏里的油燃烧完了,烛光渐渐暗淡下来。表哥拉着我顺着墙根顺利把门口的灯盏“偷”到手。可是“偷”梧桐树下的灯盏时,我不小心踢翻了小凳子,“咣当”一下惊醒了屋子里的婆婆。表哥拉着我喊:“快跑!”谁知我越着急越腿软,一下子被门槛绊倒了,表哥逃掉了,我却被婆婆“逮”住了。

我害怕极了,心想,肯定要被婆婆臭骂一顿。谁知婆婆不但没批评我,还和颜悦色地问我:“你是哪儿来的闺女啊?喜不喜欢灯盏儿?”我小声一一作答。婆婆笑着转身从神龛上取出两个灯盏塞到我手里:“原来是杏(我妈妈)家的闺女,都长这么高了!快拿上灯盏儿回家找妈妈吧!”

那是一对凤凰灯盏儿,金黄色的身子,七彩的尾巴,黑豆做成的眼睛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漂亮极了,我爱不释手抱着回到外婆家。我愧疚地向妈妈认错:“对不起妈妈,我今天做错事了,偷人家灯盏儿,还被抓住了。”外婆、舅妈听了,哈哈大笑:“傻闺女,这不叫偷,这是咱们这儿的风俗———偷灯盏儿。”

说着,外婆把我抱在怀里讲起了“送灯盏儿,偷灯盏儿”的风俗。

原来,在我们家乡,每到正月十七,娘家人都要给当年出嫁尚未生宝宝的闺女家“送灯盏儿”,也叫“添仓”,寓意给女儿的婆家仓库里添置一些东西,给女儿送去节日的关心和祝福。同时,因“灯”与“丁”谐音,又有了另一层祝福和含义即添仓“添人丁”,祈福早生贵子,人丁兴旺。

等到晚上灯盏里油花燃尽,邻家的孩子们就会悄悄把灯盏“偷走”,俗称“偷灯盏儿”。这时,主人家不但不生气,而且期望偷走的越多越好,因为还流传着这样的俗语:“今年偷个灯头儿,明年生个孙猴儿”,预示着“点灯盏”和“偷灯盏”的两家人都会多子多孙,幸福美满。

舅妈笑着说:“你和表哥去偷灯盏儿,说不定明年你那个花婶一下子就生个龙凤双胞胎呢!”大人们爽朗的笑声飘荡在农家小院里,我也亲身经历了一次民俗文化的课堂,感受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多年以后,我也享受了妈妈给我送的灯盏儿,我也高兴地把灯盏儿塞给了邻家的小孩儿。

正月十五送灯盏儿,送的不仅仅是祝福和吉祥,也是长辈对女儿的关心和呵护,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更是中华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