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鸿贺
我的老家在豫北武陟,四十多年来回家路途的变迁使我这个普通人感慨万千。
1974年秋天我和父亲回老家,早上5点就得起床,因当时从临汝到郑州每天只有一趟班车,汽车在坑坑洼洼的沙土路上颠簸,到下午才到郑州。父亲领着我到二七塔附近路上去修补学校的篮球(当时临汝不能修补),现在才知道那个地儿叫德化街。傍晚我们入住南阳路的一个招待所,父亲拿着介绍信去一个类似管理过黄河的部门登记买车票。招待所附近有很多车马店,有驴车、马车、人力车都在喂草料和修车轮,父亲告诉我他们过黄河运气好的话等上一两天,要是汽车三四天也是常事。第二天中午我们在焦急不安中坐上了郑州至新乡的红色客车,远远地终于看到了黄河铁桥,我激动地喊了起来。车到桥头,解放军战士威武站立拿着红绿小旗指挥放行,因是单行道南北互相等待,车上人们纷纷说了起来,有人说黄河铁桥是法国人修、德国人修、日本人修,一位大伯深沉地说:我是天津北洋大学毕业的,这个桥是平汉铁路老桥,解放后京广铁路修成后改用公路桥,是清朝光绪年间,清政府不敢和英、美、法、德等大国交往,就和小国比利时人用600万两白银建造。约一个小时后我们上了桥,汽车在右边行驶,左边是驴马车和人力车,车速比驴马车稍快,一个小时左右汽车小心翼翼地终于过了黄河铁桥。以后我才知道,这个桥在1977年之前是晋、陕、豫中部过黄河的唯一公路桥。
70年代末回老家,无需绕道郑州,朝发夕至,洛阳黄河公路大桥通车,当时是亚洲第一。从临汝到洛阳票价1.8元,洛阳到武陟1.2元,车上的小商小贩带着鸡鸭、黄豆、花生说说笑笑,甚是热闹。八十年代107国道郑州黄河公路大桥通车,当我乘车第一次通过这个大桥,比小时候看到黄河铁桥还要激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大桥题字“郑州黄河公路大桥”,这座桥全长6公里,大桥宽近20米,中间双向四车道,仍是亚洲第一。十年前过黄河的铁桥已经作为文物保护起来。
九十年代,回老家自由自在,客车有国营的,但大多是私营承包的,抢客拉客,票贩子随处可见,从汝州上车还好一点,因是本地人,没人抢拉。到了洛阳就麻烦了,我的人造革包背带就被热情的焦作司机拉断了两次。你不坐我的车吗?威胁诱导真是热闹。车票由10元涨到了20元,70年代通车黄河大桥已由武警移交交通部门开始收费,客车30元,货车50元,人们的心中充满疑惑和焦躁。
不知不觉中已过了30年,乡愁不断,故土难忘,回家的路更加畅通,汝州到洛阳的票价似乎稳定在20元不再变化,抢客拉客司机师傅已显丢人,比的是服务,坐的是安全,空调车、航空座椅、高清电视互相攀比。每次回家我的小儿子都说:爸爸我们要坐干净的车,人少的车。超载拉客交警罚你200元,法制和物价稳定约束着自由竞争的交通运输。洛阳、郑州所有的黄河公路大桥取消收费,坐在车上除小孩热闹一点,大人之间基本不再交流,都是低头一族,在玩个人的手机。
2016年汝州发展日新月异,焦桐高速汝州到登封段开通,汝州到武陟的距离由原来的230公里缩短至140公里,我们开着私家车,上午10点出发,到中午都能参加亲人们的婚礼。一路上风光无限,蓝天白云取代了雾霾,荒山被绿树覆盖,涵洞桥梁、清清小溪使人心旷神怡。儿子抱着电脑给我导航,老爸我们要过黄河。呵呵,过黄河吗?洛阳到郑州段15座黄河大桥任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