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敏王瑞敏
三年前,父亲就过了鲐背之年,虽然九十多岁了,但还算是腿脚利索、耳聪目明。妈妈因病早逝,老父自在度日,没有给儿女添多少麻烦。闲时,还隔三差五地炸油馍、蒸包子给孩子们送去,看着一大把年纪的他骑着电动车一溜小跑,让我们既开心又担心。可毕竟年龄不饶人啊!今年灯节刚过,父亲忽然晕倒,我们赶紧把他送到医院,谁知这一住就是12个月……
先是在市中医院住了半月。期间,不时发烧呕吐拉肚子,整宿不睡说胡话。我们几个儿女寸步不离守在床边,看着老父亲不会翻身、不会吃饭、不会走路,稍有不适就吐一床、拉一地,兄妹无助地抱头痛哭!经好心的医护人员全力医治,病情稍好转后转到市人民医院。年迈的老爹住院需要人照顾,66岁的大哥身体不好又在外地居住,只好隔些时日回家看望。我和同样60多岁的姐姐白天晚上轮流看护,我是单位下班直接去医院上班,洗衣按摩逗老爹说笑,姐姐给老爹送饭、做保健、买营养品来回跑……这一个多月下来,姐妹俩都累倒了。又是好心的医院帮忙介绍找了个护工,才稍微脱开身、喘口气。
老父的病情稳住了,但是24小时不能离身。朋友推荐说,市骨科医院17楼新成立的老年病科可实现“医、护、康、养一体化”的全程无陪护理。我们将信将疑,到医院一看窗明几净阳光充足、空调淋浴设备齐全,还听病友家属说医护人员热心有爱医术精良,更配有护理人员喂饭擦身洗漱聊天等等,每天下午都会让老人们在走廊上走动交谈,单说这擦屎洗尿就是儿女们也不过如此。这哪儿是医院呀,分明就是寓养于乐的好处所嘛!让老爹住在这儿,我们也放心……
刚入院时,每次看望老父都万般不舍,就像是父母送孩子到幼儿园时的情景,挣脱老父的手洒泪而去。每天晚上一有手机铃响,立马惊醒:可是老父有了什么状况?在入院后的第七天,医院打来紧急电话说老爹要跳楼,吓得我衣服鞋袜没穿好匆忙赶往医院,老爹正在和医护人员纠缠,说是在医院只让啃些干馍喝些糊糊(老人数月一直躺着不动,肠胃不好不能吃稠的,医院就想办法把面条鸡蛋蔬菜打成糊糊用吸管让老人服用,而且还把水果牛奶豆浆等打成糊糊加餐),但是天天糊糊老人家喝了几天就不愿喝了;还说晚上有人从房间的夹墙里出来追着要害他,因患有严重的陈年脑梗导致老人出现了幻觉,更多的是怕孩子们不要他而产生的心理负担,看见我更来气了,一刻不等要出院回家,随后赶来的姐姐好说歹说也不行,没法子,只好跟医院领导协商白天晚上先守着老爹,待他慢慢习惯(为了让老人尽快适应科室环境,安心进行康复治疗,医院有护士24小时进行不间断护理服务,理论上是不让家属进行陪护的)。这样,我和姐姐整整陪了老爹半个月,也和医护人员熟悉了,老爹的心情才有所好转。
后在医护人员精心调养和我们姐妹的悉心陪伴下,家里有一亲戚也住在了老父隔壁,还认识了几个脾气相投的老友,打牌划拳唱戏玩儿的不亦乐乎(虽说时不时地发个小脾气,哄哄也就了事)。现在老年病科疗养又可以赏花下棋啦,推着老爸在花园般的医院行走,既欣赏景致又和老人共度,何乐而不为呢!我和姐姐感慨不已:父母能同时拉扯几个孩子,而孩子们几个也照顾不了一位老人,惭愧呀!以后的养老院发展成为花园式医养结合模式,老年人有了好去处,又让孩子们安心工作,想想也是美事一桩。我们兄妹也常带着爱人孩子到医院,和老爹嬉笑逗乐戏耍一番,儿孙绕膝其乐融融。欣喜之余在心里默念:等我到了垂暮之年,传统的家居养老已经成为过往,养老院也不会像人们所担心的那样有虐待老人的现象发生,儿女们不会再为如何养老而劳神,父母们也不再为拖累儿女而忧心。同居式养老,康、养相结合,将成为一种趋势。宽慰过后更在心里祝愿:愿我们的父母生命之水长流,鹤发新颜,共享天伦,同居式的生态养老、智慧养老、快乐养老,是我们倡导的全新养老理念,市骨科医院开创科学养老先河,不久的将来定会开出丰硕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