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不是个新鲜事,却是件头疼事。尽管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已广为人知,但其执行现状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一是群众缺乏相关分类知识,二是垃圾处理上先分后混的收集方式大大降低了人们的参与热情,三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加快推广垃圾分类,离不开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垃圾分类在我市已推行多年,但效果却不甚理想。这不能简单归咎于群众素质低。这些年来,从空气质量到水资源,从绿色出行到绿色家居,人们的环保意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如果垃圾分类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又有多少人会不愿意呢?归根结底是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教育存在薄弱环节,导致广大群众尤其是上了年纪的群众一直没有掌握正确的垃圾分类知识,无法做到正确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处于靠“猜”状态。这决定了要有效推进垃圾分类,就要从细节入手,多措并举强化垃圾分类常识的科学普及教育,从而不断提高群众的垃圾分类知识。
加快推广垃圾分类,离不开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的加速建成。投放只是垃圾分类的第一步,真正实现垃圾分类,还必须有相对应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等一系列处理系统,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将造成整个系统失灵。长期以来,垃圾先分后混就是广受人们诟病的问题。一些居民已经养成分类倒垃圾的习惯,可是垃圾运输车一来,会把已经分类的垃圾一起倒进垃圾车,统一处理,这就让此前一切的宣传、努力都白费了,也大大伤害了人们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因此,要建成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做到分类精准投放、杜绝先分后混、分类运输系统健全、分类处理设施完善。
加快推广垃圾分类,离不开居民习惯的养成。垃圾分类虽然只是举手之劳,但要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就不能再让垃圾分类只停留在说教和试点上,而应通过制度规范以推而行之。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还应推进垃圾分类投放等环节的法治化、制度化,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及时对涉及生活垃圾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因此,垃圾分类必须坚持不懈、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