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林荫下绿色的音符在回荡毛泽东离京巡视纪实手擀面里煨乡愁家乡的小河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190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09-11

手擀面里煨乡愁

李晓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记忆里,如果非要找一份慰藉心灵、慰藉舌尖的美味乡愁,非一碗手擀面莫属。

那是母亲的味道,那是亲人的味道,那是家的味道,那是一弯婉约美丽的乡愁。它一直像一根怀旧的琴弦,绷在人们的舌尖上,弹在人们的味蕾中,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在汝州这座中原小城,手擀面正是因为饱含着浓浓的乡愁味道,才让那些怀旧的老饕们口舌生津、口水横流、入口难忘、回味悠长。就像一道倔强的风景,屹立在人们的唇齿之间,舌尖之上,胃袋之中,任霜雪和炊烟的涂抹,反而显得愈发婉约和凝重。

说起手擀面,在汝州不用过多介绍,人们对手擀面的喜爱和思念,早就胜过了南国“此物最相思”的红豆,它早已浸透在汝州人的血液里,浸透到汝州人的梦里。

因为手擀面倍受欢迎,如今街头有专门经营手擀面的小吃店,尽管他们将手擀面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但仍最大程度上保持着古朴传统的特色。这些小店的桌椅是原木的,那种原始的纹理,记录着岁月的沧桑。菜肴是传统的,包括老汝州特有的炼油渣、大灌肠、卤牛腱、粉皮等。但最具特色的,也是做吸引饕餮食客的,非手擀面莫属。

手擀面讲究的是面的筋道和蒜汁调料的味道,当然,也要讲刀工和品种。街头小吃店里的手擀面,不仅有传统的黑面条和白面条,而且有两掺面条,有紫薯面条。里面饱含的各种乡愁元素,已经被反复复制在味蕾和肠胃,时不时让馋虫蠕动,不吃不足以解颐。

快节奏的城市现代生活,把一切都变得特别便利,吃饭要么叫外卖,要么去饭店小吃店,就连面条都有加工好的,导致如今许多大姑娘小媳妇都不会做手擀面了。街头小吃店手擀面的出现,无疑弥补了这种缺憾。

当温水和清香的面粉相遇,一股特有的面香便会扑面而来。调好了面开始揉,用手掌和指尖,把力道传递到面团里,面团于是越揉越筋道,越光滑。

木质的擀面杖,已用了多年,被岁月磨出了醉人的棕红色的光芒,有手的温度,也有面粉的清香。

一圈圈,面团被擀面杖推送了一个圆圆的期盼,擀面,擀得越圆越好,最终铺满整个案板,薄近一张纸,圆如一轮月。撒些面醭,对折再对折,切成韭叶宽或细面条,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案板上,既赏心悦目又很有成就感。

这样的面条下到锅里,捞到碗里,甜中夹着香,看起来开胃,吃起来顺滑。十几种调料是提前备好的,有蒜汁、姜汁、芝麻盐。有大油、味精、辣椒油等,食客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调理。

手擀面最能检验一位家庭主妇的厨艺,手勤眼快的主妇们擀完面条能做到手光、盆光、案光这“三光”,在一定程度上,厨房“三光”不仅看起来利索,也几乎成为汝州人评价一个家庭主妇是否能干的标准了。

人们之所以喜欢手擀面,正是因为大锅煮出的面条和各种调料。

煮面锅是家里最大的锅,宽汤大火,火舌舔舐着锅底,蹿出灶口,伴着水汽菜香,弥漫出一种综合的味道。待水哗哗翻滚,面条下锅。筷子是搅不动的,那得用笊篱。“仨滚的饺子俩滚的面”,滚就是开锅水沸。开锅,浇凉水止沸,防止溢锅,再开锅,再加凉水,面条就熟了。

面条将熟之际,将配菜一一下锅,一滚即熟。端着这一碗手擀面,浇上各种调料,第一筷子挑起来,别急着吃,你闻到的是什么味道?不仅仅是菜的香气,更有那热气蒸腾着的面香。面入口,筋道而有弹性,又不似当下一些面馆里的那种食品胶似的筋道。那调料的香味和口感也是极好的,蒜味醇厚,芝麻盐香浓郁,大白菜既不软烂,又不生硬,入味挂汁的程度,吃到嘴里才感觉到它不一样的当家菜本色,不排外,容得进所有的味道。

这样一碗面条,吃起来既不费力,又不糊嘴。汝州人讲究“原汤化原食”,吃完面条,再来一碗煮面条的汤,面汤下肚,这一碗面条才算功德圆满。

手擀面里,包含的是生活的艺术,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见证。尽管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工面逐渐被机器面所替代,品种也由原来老土的豆面面条、玉米面面条、杂面面条换成了如今好听的方便快捷的各类面条,但母亲的手擀面却依旧保持本色,像是在坚守着一个不变的承诺,固守在汝州人的味蕾深处,深深镌刻在人们的脑海,沉淀成了记忆里的乡愁。

那是怀念故土、怀念亲人难以割舍的情缘,是游子对故乡的牵挂与依恋的最直接的体现。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