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林荫下绿色的音符在回荡毛泽东离京巡视纪实手擀面里煨乡愁家乡的小河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190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09-11

漫步林荫下

郭营战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这游园还是那个游园,却似乎与往日不同。

吃过晚饭,一个人不由自自主地走到了人口游园。时令已是初秋,游园里休闲纳凉的人们少了许多。

那些遮天蔽日的树木,似乎忘记了季节的更替,依旧现出郁郁葱葱的样子。红色的灯笼在枝桠间朦朦胧胧,无数的蛐蛐在灌木丛里此起彼伏,周围更显得幽静了。行走在昏暗的林荫下,恍惚在寂静的山谷里穿行。

我这个人从骨子里是喜欢宁静的,这样的时光是最好不过的了。我且放慢自己的脚步,扯开思绪的缰绳撒野吧。

七月十七的月光皎洁如银,因为灯光的昏暗,那点点的银色透过密密的叶子,顽强地、执着地洒在我的身上。

忽然觉得,这样静谧的时刻,与王维当年行走在寂静的月色山谷何其相类。“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即便没有清泉,我也能听到若有若无的泉声。真的,若你的心足够静,若你的心里流淌着缓缓的泉水,你一定会听到那泉声的。何况还有这静静流淌的月华。

更想到,陶渊明隐居山林,真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了吗?窃以为其实未必,或许那山菊就绽放在他的心间。“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也许才是真正的答案。

青原惟信禅师讲到自己修佛悟道的历程时曾经说过:“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再到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惟信禅师对人生的感悟可谓深矣。

从最初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之后的理性认识,再用理性认识指导感性认识,最终看到了一个褪去了表象的真实的事物的本质,最终“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人生也是一样,一个人刚开始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因为了解得太肤浅,所以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

随着年龄渐长,人在经历过无数的问题和挫折之后,开始逐渐了解到人生的深意,就不再有刚开始的心态,所看到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了复杂的特性。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

大多数人到了第二重境界,人生走到了终点。而人生的第三重境界,返璞归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专心致志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无求无欲,与世无争,面对世俗之事,一笑置之。

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似乎因为太多坎坷的磨炼,慢慢参透了一切的名利羁绊,多了一些无争,多了一些快乐的有为,正在试着走向第三重境界。

就像今天,我一个人漫步在安静的游园,这里的一切让我愉悦而平静。这高高大大的树木,让我敬畏生命的伟大;这萦绕在心头的花香,让我如饮甘露、如听韶乐。

人生的乐趣,仿佛只在乎你内心的感受,无关富贵,无关贫贱。

有个民间故事说,有一天苏东坡去登门拜访佛印,问道:“你看我是什么。”佛印说:“我看你是一尊佛。”苏轼闻之飘飘然。佛印又问苏轼:“你看我是什么?”苏轼想难为一下佛印,就说道:“我看你是一坨屎。”佛印听后默然不语。

于是苏轼很得意地跑回家见到苏小妹,向她吹嘘自己今天如何一句话噎住了佛印禅师。苏小妹听了直摇头,说道,“哥哥你的境界太低,佛印心中有佛,看万物都是佛。你心中有屎,所以看别人也就都是一坨屎。”

心中有快乐,你的面前,一朵小花也会灿烂整个世界。心中有悲伤,你的眼中,艳阳也会黯然无光。

用参透了一切的平常心,以大智若愚的方式做好自己认为快乐的每一件事,但问耕耘,莫问收获,快乐就会一直紧紧伴随着你,挥之不去。

环顾四周,月华依旧,这游园还是那个游园,尽管与往日有所不同。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