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
【释义】(百姓的)粮仓充足才能懂得礼节,丰衣足食才会知晓荣誉和耻辱。
【感悟】这句名言最早由管仲提出。在管仲看来,民众的伦理道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生活中后天形成的,是因时而异的。而且一定的道德观念是与人们一定的生活水平相应的,只有粮仓充实、衣食饱暖,荣辱的观念才有条件深入人心,老百姓也才能自发、自觉,且普遍地注重礼节、崇尚礼仪。管仲的为政思想切合了老百姓的认知心理,因此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
4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释义】玉不雕琢,不能成为器物。人不学习,不懂得道理。
【感悟】这句话体现了儒家学派中孟子所倡导的性善论的哲学思想,将初生的人比作天然的璞玉那样具有美好的素质,经过琢磨,可以雕刻成精美的器物。这句话一方面承认人所拥有的天赋潜能,另一方面又强调人才的成长必须通过学习,肯定了教育的必要作用。同时,进一步指出了教育的社会作用,通过儒家的王道精神,把教育提高到“建国君民”的重要地位。
44.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荀子》
【释义】如果不使百姓生活富裕就无法培养百姓的感情,没有教育就无法改造百姓的思想。
【感悟】荀子将孔子富教结合、以成王道的思想进一步阐释,使之具体化,认为王道政治包括了富民和教民两个部分,对民众实行教化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也就是说,首先要满足老百姓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让他们富裕起来,然后才有可能对他们实行教化。来源:《厚德汝州》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