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儿本忆路寨爱国敬业孝宗亲二十年前的教学生活偏向诗词觅清凉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160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07-31

二十年前的教学生活

王会敏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二十年前我在杨楼四中,也就是今天的杨楼三中教学。那时,安全还没喊那么响,课堂赶得也没那么要命,补课辅导班更是天方夜谭,那是城市里的事,离我们太遥远。

那时,电扇还没普及,教室里也只有两个100瓦的灯泡,断电是经常现象,孩子们都准备的有煤油灯,后来才有了蜡烛。每当停电又来电,孩子们把灯吹灭时,那一阵的煤油味儿真叫人受不了。天热时,教室里人也多,像蒸笼一样,这时,老师们就经常带学生到校外找个小树林或空旷处读书。偶尔也带学生们去北大河小树林里采风,其实就是玩。

记得那年我和亚栋搭班,他教语文我教数学。天热,孩子们也嫌闷,他要写作文,说到北大河采风去,邀我同行,毕竟五六十个孩子呢!

于是,大部队出发,学校离河大概三里多路,孩子们说着唱着不知不觉间就到了。河边的堤坝全是石头砌的,十分高大,两边绿树成荫,自在的野风带着河水的湿气扑面而来,很是舒服。自从发现这个地方不错后,我们就经常带学生来这里学习了。

河堤上玩一阵,太阳不是那么刺眼了,我们就领着孩子们下河了。河水浅的地方,孩子们就跳水嬉戏,彼此往身上洒水,捡河里的贝壳。水深的地方,我们不让孩子们下水,大家就在河边捡石头,比谁捡的好看。后来在亚栋老师的带动下孩子们还比赛打水漂,可惜我一个也打不起来。

玩了一阵,估计放学时间也该到了,亚栋老师让我带女生先走,男生他负责。走到半路上,有个学生告诉我他带男生下河洗澡了。有老师在,我也放心。可是后来看天上电闪雷鸣,我也有点害怕,让女生自己回家我返回去找他们,在路上,碰到那些男生,他们说天变了,怕河涨水,老师就让他们回来了!但有的还在那儿玩,当然老师也在。因为没点人数,心里总有些担心,只是没有电话,孩子们分布的又是三里五村到处都是,忐忑了一夜,第二天早早到校一看学生全到,才放下心来,以后再不敢在阴雨天带他们下河洗澡了。

除了上课,孩子们最常干的活就是义务植树造林。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停课进行一次或几次的植树劳动。孩子们自己从家带的锨和桶,两个或三个学生结合,每人负责几棵树,挖坑、栽树和浇水,常常是干半天结束后,检查下谁的手有泡,然后大家嘻嘻哈哈嘲笑一阵,公子小姐娇生惯养!

再后来,村里植树也让孩子们去,毕竟是免费的劳动力。为了表示谢意,往往在劳动快结束时,每班给发一袋糖,平均下来每人也就是一个到两个,孩子们吃着糖,兴高采烈的,他们也就图个新鲜。天天在教室里上课,没有音乐课也没有美术课,体育课就是自己玩。偶尔出来一次,和过年一样开心。

还记得我们是学校的分校,就我们两班六个教师,没有人管,日子倒也自在,成绩也比他们总校的好。后来分校取消,就再也没机会带孩子们下河了,当然,换成上山采野菊花了。

冬天,教室里开始使用煤球火了,但记忆中不是现成的煤球,学校只负责每班分一堆煤,然后自己找煤土拌匀,自己把煤打成煤球。煤球机是学生从家里带来的,有大的有小的,15个孔的,还有18个、21个孔的。根本就不统一,煤火也是自己垒的,真服气那些孩子们的积极性,大冷的天,找几块砖头,然后和泥,里面还不忘掺些麦秸秆,据说是结实,类似于筋骨吧!

打煤球那两天学校到处都是黑的,孩子们脸上身上也都是煤,每班大概分300还是500斤煤,全部打完需要好几天。老师孩子换着打,有时还需要帮助一二年级的老师打,他们学生太小,不会打。孩子们回到家都变成了黑人,奇怪,竟没一个家长到学校抱怨的,好像干活就是正常现象。

因为自己垒的火没法密封,火是一天一灭,早上再笼。燃料多的是,学生从家里带的玉米棒,干蹦蹦的。不愁没人笼火,孩子们最爱干这个了。只是有时他们水平不行,把教室里弄的狼烟滚滚,火也没笼着,所以就推举几个水平高的专管笼火。被选中的洋洋得意,没选上的垂头丧气。

课间干什么呢?没有篮球没有乒乓球,体育用具好像一个也没有。男孩子们就是追逐打闹,女孩子们文雅,跳绳、抓石子、踢毽子,玩具都是自己做的。或者就是分组砍大刀。分两队,手拉手成一道墙,让对方挑人来冲,冲破了带走一人,冲不破了就留在这个队。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去冲,对方手扣得太紧,我又太用力,结果不但没冲破,反而把我弹回来摔倒在地上,头上磕了好大一个包,疼死了,还不敢对人说,过了几天才好。

现在条件好了,一切都是现成的,然而时代的进步,对孩子们的约束,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怀念那时的单调淳朴!(作者现任教于市六中)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