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昭昭青春聚力前行市卫健系统召开财务管理暨业务培训会汝州交警持续开展整治暑假未成年人违规骑车行为钟楼街道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活动市新华书店举办暑期“趣成长”研学活动本周前中期晴热高温,周末有雷阵雨天气玉松汝瓷作品《梅瓶》被阿克苏地区博物馆永久收藏警惕中小学生身边的这些“骗局”若水学校法治课为青春划清法律红线上接第1版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814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8-19

警惕中小学生身边的这些“骗局”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近期校园诈骗案件频发,受害者遭遇“兼职刷单返利”“虚假奖学金申领”“明星粉丝福利”等骗局,造成学费损失、征信受损等严重后果,诈骗分子精准利用学生防范意识较低的心理,通过社交平台设下连环圈套,警方提醒广大家长朋友让孩子提高防骗意识。

第一类,冒充公检法骗局:诈骗分子先伪造法律文书、警服视频、国家机关网站,制造恐慌心理;接着利用青少年对法律的敬畏,诱导下载远程控制软件或转账;最后威胁受害人“不配合将追究法律责任”或“影响父母征信”。第二类,虚假购物、服务骗局:诈骗分子先以“免费领红包”“明星周边”“低价皮肤”为诱饵;再利用未成年人贪便宜心理,要求扫码、绑定亲情支付或填写支付密码;最后伪造订单异常、账户冻结等理由,诱导多次转账。第三类,刷单返利骗局:初期诈骗分子利用小额返利获取信任,受害人上当后,再诱导受害人下载APP做进阶任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最后以“任务未完成”“卡单”“操作异常账户被冻结”等话术拖延提现或威胁继续转账,直至受害人发现自己被骗。第四类,网络游戏虚假交易骗局:首先诈骗分子通常假借“免费领皮肤”“低价充值”“中奖礼包”吸引未成年人;再通过伪造交易平台、扫码支付或绑定亲情卡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针对未成年人,要提高警惕不轻信“免费福利”“低价充值”等诱惑性信息。对自称“公检法”“客服”的陌生人保持怀疑,第一时间告知家长。保护隐私不随意填写个人信息、不下载陌生软件、不开启屏幕共享功能。避免在社交平台公开家庭信息或支付账户。任何陌生人声称“父母有危险”“账户被冻结”的,需第一时间与家长核实,切勿轻信。

同时,针对家长或监护人要加强监管。设置手机支付限额,关闭免密支付功能。定期检查孩子设备中的陌生应用和社交群组。普及反诈知识。通过实际案例教育孩子识别诈骗话术(如“资金核查”“解冻账户”)。告知孩子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或网络办案,更不会要求转账。技术防护。手机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预警功能,定期更换支付密码,避免孩子单独操作大额支付。郭营战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