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检察院召开案件反思总结分享会党建引领新“枫”貌讨要错付钱款为啥那么难六名少年挤乘一辆摩托车出事故敲响暑期安全警钟警方提醒:警惕“充话费”骗局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803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7-30

讨要错付钱款为啥那么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近日,四川井研县的廖女士照顾卖菜大爷的生意,没想到被对方“背刺”。买了5元钱的菜,廖女士一时迷糊将2000多元递给了大爷,大爷竟不客气全收下,快速将钱塞进后腰。当廖女士反应过来询问卖菜大爷,卖菜大爷却谎称“只看到5元钱”。廖女士找寻无果报警求助,民警迅速找到卖菜大爷,在监控证据面前大爷把钱归还。

同样是多付了钱,19岁的小郭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据多家媒体报道,河南鹤壁19岁的小郭去上海打工,他打车从上海虹桥高铁站到浦东新区,原本与司机私下谈好100元,但付费时不小心付成1010元。小郭向司机索要无果,数日后自杀身亡。

付款的时候,一不留神付错钱很常见,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一时“手滑”更是在所难免。少付补上、多付偿还,这是生意之道,更是为人诚信的根本。然而,总有些人将不义之财当作意外之喜,甚至为此装聋作哑、百般抵赖。这种行为不仅缺德,更是涉嫌违法———民法典明确规定: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

现实生活中,付错钱款很容易,但有时候想要追回错付的钱款往往很难。一方面是因为有人见钱眼开,出于贪小便宜的心理拒不承认、拒绝还款。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想要锁定证据、依法维权并不容易。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面对面交易中,证据无疑是最重要的,只要证据足够充分,不当得利者就很难抵赖。对于线上交易来说,找到交易对象才是重中之重———线上交易步步留痕,锁定证据并不难,难的是找到不当得利的对象。

近年来,多地法院都审理过“不小心转错账,对方拒不还款”的案子,虽然此类案件多数都是原告胜诉,但并未起到应有的警示意义。究其原因,对于付错款的一方来说,发起诉讼意味着要消耗大量时间精力,倘若钱款不多,很容易让人知难而退。由此,很容易让不当得利者产生侥幸心理。更重要的是,此类案件往往以不当得利者退还钱款告终。唾手可得的利益、无关痛痒的判罚,这难免会让某些人产生“便宜不占白不占”的心理。

“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绝不应该只是说说而已。因为你根本不知道,有些人眼中的所谓“小恶”,对于其他人来

说到底意味着什么。矫正“便宜不占白不占”的心理,不仅需要司法机关严厉打击不当得利者,还要通过惩罚性赔偿机制,释放此类案件的警示意义。除此之外,社会各方也需要积极行动起来。对于移动支付平台来说,有必要监测支付订单异常并及时作出提醒。对于公安机关来说,有必要对报警求助者提供更加及时有力的帮助。畅通维权渠道、简化办事程序,有助于利益受损者及时止损,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

一方面,用典型案例阐述“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另一方面,用行动展示“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担当。如此双管齐下,有助于让讨还错付的钱款不再那么难,以制度的善意维护道德的温度。转自7月29日河南日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