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还没有吃过苦瓜,也没有想过要尝它,惧怕它的苦味。
夏日的一个星期天,邻居去菜地里摘了几个苦瓜给我两个。中午,我把苦瓜洗净、去瓤、切丝,先用开水漂了一下,然后放在锅里炒着吃。吃饭的时候,我先就着饭吃了一口苦瓜,难以忍受的苦啊,连香喷喷的大米饭也没了滋味,就把这盘苦瓜菜推到了一边。已经吃完饭了,随手拿筷子夹了一根苦瓜丝放入嘴里咀嚼,有一股苦液直浸入肺腑,继而神奇般的,又有淡淡的、悠悠的清香溢满全身。于是,一下一下吃着,品着,越吃越想吃,越品越有味……
品味苦瓜让我想到了生活,想到了那在贫穷落后闭塞的小山村里度过的尽管清苦但充满童趣的孩提时代。我们那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还很落后,好多孩子上不起学,有的人家一年到头吃不上一顿肉。我们家有爸爸在煤矿工作生活还好过些,过新年姐妹们能添件新衣服,爸爸会赶在农忙季节一年回来一两次给我们捎些漂亮的文具或者什么好吃的,常常让村里的小伙伴们羡慕得不得了。尽管这样,由于当时生活条件太差,想起当年的好些事仍叫人啼笑皆非。
记得有一年春节,家里养的一只大公鸡没有卖,准备过年自家吃。年三十那天,妈妈忙活着正杀鸡,弟弟妹妹则在一边争吵着为谁吃鸡腿的事打了起来。妈妈一气之下操起笤帚把两人撵到平房顶上又打了一顿。
还是我10岁那年,爸爸从外地回来了,可能是爸爸路上买的变蛋没吃完放在窗台上,我放学回到家里急急地正准备写作业呢,看见两个“坷垃蛋”放在那里碍事,嘴里嘟囔着抓起撂出了老远。爸爸在院子里看见了,先是一怔,然后笑着把摔烂的变蛋拣起来,剥了皮,洗干净,看着我把两个变蛋吃了个精光。现在想起来,当时两个变蛋那绵软的香味好像仍缠绕在嘴边……
最有趣的要算是我的小学生涯。当时的大队干部可能是为了节约耕地,把学校建在了村北露峰山的一个小山包上。那两排红砖红瓦房早已荡然无存,但是,无数次在我的梦境中,那样一座静静矗立在半山腰的山村小学仍然清晰可见。学校没有围墙,更没有大门,教室前那片不大的平整的空地就是我们的操场,操场边那棵叶子阔大,碗口粗细的油桐树蓬蓬勃勃的生长着。夏日的清晨,我喜欢站在树下迎着山风放声朗读课文,有这座山村小学做伴,寂静的大山也要感谢我们的:春日里,我们迎着和煦的阳光蹦跳着上学去,路两旁整齐地吐着毛茸茸嫩黄叶芽的小白杨为我们做伴。上来一个小山坡,只要预备铃还没响,我们尽可以在山坡上野跑。摘一些各色各样的野花,撇一棵圪针小心地把野花扎在上面,装扮成一棵漂亮的花树!冬日里,冰天雪地的时候,放学铃一响,寂静的山坡上、空谷间便喧闹起来,同学们说笑着,吵闹着赶回家吃饭。因为怕摔倒,山村娃挺有经验,小心蹬在石头尖上,踩在路边的干草上,还是免不了有人不时摔倒,俏皮的孩子干脆用书包包上头骨碌碌滚下山坡,引起一阵哄笑。
品味苦瓜,像品味生活一样余味悠长,“苦”是人生百味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味。高尔基说: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一个人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磨砺才能更坚强,更懂得感恩,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