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骨文像横刃锛斧形状。金文和篆书都不太象形了。隶变后楷书写作“斤”。
本义为砍木头的横刃锛斧,如“运斤如风”。
古代也用锛斧当兵器。像李逵凭借两把板斧,营救了被处以斩刑的戴宗和宋江。杀了四只老虎为自己的母亲报仇。
后来“斤”被借用为市制质量单位,十两为一斤、百斤为一担。一市斤合500克。
从重量单位,又引申出过分计较小利益,或无关紧要的小事情,如“斤斤计较”。
用作“斤头”,在方言中如同“跟头”,如“他脚下一滑,摔了一个大斤头”。
可用作姓氏。
由于“斤”字为假借义所专用,原来的“斧子”之义便另造“斧”和“锛”来表示。

甲骨文像鸟的双翅形状。篆书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羽”。
本义为鸟的翅膀,如“羽翼”。此义后另加声符“異”,写作“翼”来表示。也指昆虫的翅膀,如“蝉羽(翼)”,“羽化”(昆虫由蛹变为成虫),(迷信说法,凡人成仙人)。
羽毛可以制作扇子,如“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鸟的双翅是助其飞翔的,故引申为党徒、帮凶,如“党羽”,“羽翼”(比喻辅佐的人或力量。带有贬义)。
在古代借鸿雁传递书信,故借指书信或传信的人。
我国古代五音阶第五声音级,相当于现代简谱上的“6”(宫、商、角j ué、徵zhǐ、羽)。
可作量词,用于鸟,多指鸽子,如“三羽信鸽”。
又用作姓氏。
凡用羽作部首的字皆与鸟类、羽毛、飞翔等义相关,如“翅、翔、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