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源于网络
从驻守西藏边防的热血忠诚,到在地方工作时的担当奉献,再到退休后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的执着坚持,89岁的老党员张宏用近70年的党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书写着同样的赤诚。
如今,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他腰板笔挺、精神矍铄,用歌声与舞步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更以永不褪色的初心,让晚霞映照出最鲜艳的党旗红。
青春熔信仰 热血守边防
“很多人说我看起来像六七十岁,可能是心态年轻。”89岁的张宏坐姿笔挺,仍带着军人风范。
1955年6月,张宏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炮兵学校(现火箭军工程大学)。1958年毕业后分配到西藏军区,此后的近20年,他一直驻守边防。
在部队期间,他不仅冲锋在守护边防的一线,还是名多才多艺的“文艺青年”,唱歌、跳舞样样精通。
谈话间,张宏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一边轻声哼唱美妙的旋律,一边跳起了风靡一时的青年舞。
在张宏心中,始终有一个沉甸甸的梦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他看来,入党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情。“每当看到党员前辈为了群众利益不辞辛劳、无私奉献时,我心中就特别感动。”张宏将这份情感化作了前进的动力。
1959年,经过党组织严格考察,张宏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他牢记入党誓词,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地方,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担当聚人心 实干促发展
1976年,张宏转业到当时的临汝县委,任县委常委、生产指挥部副指挥长兼县高中党组书记,并兼管宣传部工作。之后又先后担任豫西煤机厂党委副书记,临汝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汝州市政协副主席等职,直到1998年7月退休。
1984年,张宏走马上任临汝县委统战部长。
“统战工作做好了不仅可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还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张宏说。为此,他一方面通过各级各类新闻媒介、会议等渠道,大力宣传统战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地位、作用、工作推进情况及成效等,在他的推动下,临汝县的统战宣传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更多人了解、认识到了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积极推动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主动与汝州籍“三胞”联系,讲政策、谈感情,引导他们为家乡发展作贡献。
1986年,张宏与港胞天瑞(化名)先生促膝谈心,后来这位先生向汝州市捐赠了一辆丰田面包车,这也打开了“三胞”向汝州市投资、捐款、捐物,在汝州办企业之门。1987年,侨胞戴鸿超先生捐赠自己的祖业房产一处;1989年台胞吴九成先生捐赠进口彩电……短短几年,累计价值14万元的物资如活水般注入汝州建设。
在担任豫西煤机厂党委副书记期间,为解决车间工人工作时间干私活儿问题,张宏先是自己做足了功课———看书、翻图纸,全面学习煤矿机械的构造原理等知识。
“你加工的这是什么?”有一次在车间走访时,张宏发现一名工人在干私活儿,他上前问道。
“小件,小件。”工人连说两次。
“这不是咱厂的零件,要不你把图纸拿出来看看。”张宏坚定的语气让工人顿时慌了神,吞吞吐吐地承认了上班时间接私活儿的问题。
“从那以后,几乎没有工人再在工作时间干私活儿了,因为他们知道我不好糊弄。”张宏说,“干部不能当睁眼瞎,得让专业成为底气。”
“干一行不仅要爱一行,还要钻一行。”张宏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余热映初心 晚霞护青苗
1998年,张宏从工作岗位退休,当许多人开始享受悠闲的退休生活时,他却一头扎进汝州市关工委和别的工作中,这一干又是20多年。
“思想是根,不能走偏。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和法治教育工作,一定要做好做到位。”张宏常说,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为此,他和关工委的同志精心策划了“护苗双扶”“中华魂”演讲比赛等活动,并联合汝州市妇联、公安局、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走进校园讲战斗英雄的动人事迹、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例、讲预防和反对诈骗的常识。
他深知困境儿童成长不易,不仅自掏腰包为困境儿童购置学习用品和生活必需品,还四处奔走,组织爱心助学活动、心理辅导活动……
“因为组织的信任,我能在退休后再为党做些工作,这是我作为党员的责任。只要身体允许,只要组织需要,我会一直干下去。”张宏说。
据平顶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