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北京时间5月21日2时55分,小满节气将翩然而至,这意味着炎热开始登场。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在北方,小麦被认为是小满节气的表征作物。此时,冬小麦等夏熟作物开始结实,籽粒日渐充实饱满,但还未完全成熟。小满三候为“麦秋至”。麦秋,指的就是收割麦子。“小满十八天,青麦也成面”,很多地方把小满之后的“十八天”视为收割小麦的重要时间节点。唐代诗人元稹在《咏廿四气诗·小满四月中》写道:“小满气全时,如何靡草衰。田家私黍稷,方伯问蚕丝。”描绘了小满时节万物茂盛与麦秋将至的景象。
“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在南方,小满之“满”,是指雨水充盈。在这个时节,南方地区降水逐渐增多。此时也到了种植水稻的时期,如果雨水偏少,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正所谓“小满不满,干断田坎”。明代诗人文彭在《四月》中写道:“我爱江南小满天,鲥鱼初上带冰鲜。一声戴胜蚕眠后,插遍新秧绿满田。”他捕捉了江南小满的三大特色:时令美食鲥鱼上市,戴胜鸟鸣预示蚕事进展,以及稻田新插的秧苗绿意盎然。
小满是最富有哲理意味的节气之一。
“满”,《说文解字》中释义为“满,盈溢也”。小满,意味着“满而不溢”“满而不盈”。
在二十四节气中,小和大往往成双成对出现,小暑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表现出对称之美,而小满之后,接续的是“芒种”而非“大满”。宋代马永卿在《懒真子录》中提到,二十四节气其名皆可解,独小满、芒种说者不一。对此,有人认为,如果麦子“大满”收割则籽粒容易脱落,如果江河“大满”就会外溢,造成损失或危害。故而以芒种命名小满后的节气。也有人从文化角度解读,认为传统的中庸之道忌讳“太满”“大满”,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物极必反。小满之后无大满,充分体现了古代先民们的智慧,也体现了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小满时节,气温升高,雨量增多,但昼夜温差较大,尤其是降雨后气温下降更明显,如若贪凉卧睡有可能引发风湿症等疾病。因此,专家提醒市民要注意适时添加衣服,尤其是晚上睡觉时,要注意避免着凉受风。同时也应当顺应夏季日长夜短的规律,早起晚睡,但要保证睡眠。时间,以保持精力充沛。
据燕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