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与新竹换窗纱槐花劫妈妈的爱东坡明月心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751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5-14

换窗纱

□虢郭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卫生间和阳台窗户上的窗纱已经两三年了,有了一些破旧的小洞。暮春将尽,初夏即将登场。看着窗外渐渐增多的蚊蝇,我决定亲自动手换窗纱了。

搬到这个小区已经十六年,中间换过两三次窗纱,所以这一次换窗纱的事情再熟悉不过了。我从淘宝网上挑选窗纱的颜色和规格,两三年过去了,淘宝店里窗纱的款式、规格也越来越多,有传统压条式的,有磁铁吸附的,有丝毛粘附的,而且窗纱的宽窄、长短也有了很多规格,有一张一个窗户、可以分割成两个窗户的等等。我用尺子量了窗纱破损的窗户的宽度和高度,从网店里选择了符合要求的窗纱,也就不到七元钱的价格,还赠送压条和压轮,真是方便到家了。

我从网上发了快递,三天的功夫就包邮到了小区。利用中午吃过饭的时间,不到一个小时就装上了新的窗纱,还修补了一段烂掉的窗框。看着新装上的白净窗纱,离得稍微远一点,根本感觉不到窗纱的存在。妻子笑着揶揄我:“你装窗纱的速度和质量,完全可以在小区做个兼职换窗纱的,比楼下喊着装窗纱的便宜一些,绝对可以赚点外快!”

我人来疯说:“这都是小活,剩下的窗纱还可以张罗罗面,做渔网,做夏天撑盖饭菜遮挡蝇子的网罩,这些我都会弄。”妻子听到这,又是一笑说:“越说你越来劲了!”

阳台上新换的窗纱,衬托得玻璃也更加白净,地上一盆盆的绿植愈发青翠了许多。眼前这些美好的情形,让我有点飘飘然,前几次换窗纱的经历,仿佛长寿花那一片片圆圆的叶子,青青地袅袅地爬上我的心头。

搬到这个小区大概三四年的时间,各个屋子的窗纱逐渐开始破损。第一次买窗纱是从街上的日杂店买的,还得另外购买压条、压轮。回到家里,把窗纱蒙在窗框上,用剪子笨拙地剪了一块窗纱,谁承想尺度卡得太紧了,窗纱往窗框上一装,竟然错了一点点不够,白废了一块窗纱;不仅如此,不会使用压轮,有点硬的压条很难压进去,甚至有时候压偏了,把窗纱都压烂了。一个窗纱装下来,手忙脚乱,出了一身汗。第一次换窗纱,利用下班业余时间,忙了好几天才装上。

当时就觉得,以后再也不自己装窗纱了。后来在楼下碰到骑着电动车在小区里转悠着专门装窗纱的,一问六七个窗户装下来二三百块钱,想想还是自己装吧,搭点功夫没啥。

等到几年后,第二次装窗纱,就有了蓬蓬勃勃的网店,慢慢搜寻还可以找到赠送辅料的店铺,价格也比街上的日杂店便宜了许多。第二次换窗纱就容易多了。剩下的窗纱,还真的做了一个小罗,罗白面、玉米面、玉米糁,很是方便。

从此,家里的哪块窗纱破了,随时从网上买来,很快装好。不止这些,家里的水龙头、凳子腿、灯管、电灯开关、花洒什么的坏了,我都是自己摸索着把它修好。既不用请人、又省了钱,还体味到自己动手劳动取得小成功的快乐。

我想,这些大概都与我童年的乡村生活经历有关吧。父亲是位勤劳而聪明的农民。年少的我,已经在父亲的吆喝下学会了干各种农活。父亲总是把几亩农田侍弄得漂漂亮亮,街坊邻居都夸我父亲会种地、地里多打粮食。农闲之余,父亲自己摸索着做小方桌、小方凳、架子车、织布机、纺花车,甚至有一次,父亲还从别人那里请教制作木犁的技术,回到家自己找来木料,竟然做了一把木犁,套上牲口犁地用了好多年。

家里的各种农具坏了,父亲也很少拿到镇上的修理铺,总是自己在家里敲敲打打,等我放学回到家,发现已经修好了。父亲总说“自己修修就行了,拿去修都得花钱。”

父亲这些自己动手、勤俭节约的情形,在我的少年时代一遍遍重演,也深深地影响着我。

这么多年,从十二岁外出求学,到后来离开老家越来越远,每逢遇到人生中的难题,我都喜欢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难题,从不愿麻烦别人。

从人生中遇到的难题,到家里的各种小修理,父亲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着我。能省一分是一分,自己能解决的就不去攀扯别人,这些勤俭持家的理念已经悄悄渗透到了我的每一寸肌肤和神经里。

就像今天这种轻轻松松换窗纱的小活。想到这儿,我的心里似乎更加敞亮了。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