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儿时酸汤面,母爱至今仍浮现。
昨天儿子感冒了,蔫蔫儿地说:“妈,我浑身难受,给我做碗酸汤面喝吧。”说实话,我做饭真不咋地,可是做碗酸汤面、蒜面条呀还是能拿得出手的。看着他端起碗,一口气喝了个底朝天,咂着嘴回味着,半晌,儿子嘟囔着说:味道比姥姥的差远了。孩子一句无心的话,却让我哽咽难言……
爱喝妈妈的酸汤面,不仅仅只为填饱肚子,更重要的是那里面饱含着爱。小时候正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灾年,能吃上一次妈妈做的手擀面是很奢侈的事,就别说大米、白面了,而每个月领回限量的那点白面,都是留作关键时候的存粮。妈妈偶尔也会为我们做上一顿手擀面,既能让我们解馋又能让一家人吃上一顿饱饭。
我是兄妹四个中的老幺,在家里算得上“金贵”。在那个年代,家中生活极为困难,钱少粮缺衣食愁,在艰难中让我更懂父母心,不是爹娘不疼我,只因家中困难多。妈妈做的酸汤面,哥哥姐姐很少吃到,我也是在生病的时候才得以享用,让我好了病、解了馋一举两得。一是因为细粮极缺,妈妈难为无粮只好做碗酸汤面;二是小病不用花钱求医,只要喝一碗酸汤面,睡上一觉,头痛脑热就都好了;三是家里人多,我也不能搞特殊。
儿时感冒了,妈妈就赶快行动,净净面缸、切碎韭菜,搅在不多的面里,擀成碧绿、透明的面片。煮出的酸汤面,再用筷子头沾一丁点香油滴在碗里,油花花的,让我直流口水,喝到嘴里别有一番滋味。吃完稠的面叶,再将碗内的酸汤喝完,一出汗顿觉身体舒适多了,这饱含母爱的面汤竟抵得上几剂良药。然后妈妈会一直守在身边照顾我,感受着那种母爱,享受着那份亲情。
但最苦的还是妈妈,记忆中我从没见过她自己喝过一次酸汤面,感冒了就嚼一把生谷子发发汗。现在想起来,还气自己太不懂事,有时为了喝一碗酸汤面,竟然装病。
父母的期望,就是盼我们过上好日子。可是,苦了一辈子病了一辈子的妈妈,和父亲一道用柔弱的身躯照顾我们兄妹,用爱抚养我们长大。待要安享晚年的时候,却带着对我们的爱离去,只给我留下酸汤面的美好回忆……
月前外出在一户农家吃饭,我主动要了一碗酸汤面。因为,只要在外端起饭碗,我首先想到妈妈的酸汤面,其中的母爱最有滋味、也最养人。可是每次,都不是妈妈的味道,但这次不同,清清的面汤上漂着几片绿绿的香菜叶,熟悉的味道霎时间让我泪水盈眶,别人哪里懂得,这普通的酸汤面里,却有着妈妈的味道!
妈妈的酸汤面,儿女的可口饭。
妈妈的酸汤面,把我的魂儿牵……
妈妈走了,我也步入中年。闲时,我会学着妈妈那样,亲手给爱人和儿子做一顿拿手的面食,推己及人,为的是让母亲的手艺延续,让母爱的味道不失传。
我相信,那被母亲调和出来的生活滋味,已经变成了生命里的元素,不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淡化。对于我来说,最难以释怀的,还是吃了三十多年的属于妈妈的“味道”。
妈妈,希望下辈子还能吃到您做的酸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