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山西,郑州、洛阳……更有外籍患者慕名而来,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疝外科———这个藏在县级城市里的医疗科室究竟凭借什么优势,让外籍患者放弃大城市三甲医院,不远千里奔赴求医?今天,就让我们揭秘这个“县域医疗明星”的独特魅力吧。
跨越肤色的温暖
这是一段跨越千山万水、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动人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来自非洲籍的M先生,他的爱人是汝州人,他长期在北京工作,忙碌打拼,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他逐渐加重的腹痛和黄疸,在北京三甲医院被确诊为“胆管癌”。这个消息如同一记重锤,让他和家人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与悲痛之中。
在外地治疗过程中,高额的费用让这个家庭倍感压力,虽然妻子给他交有医保,但报销只能缓解部分经济负担。同时,长时间的治疗需要家人的陪护,也增加了额外的生活成本。
在这艰难时刻,他在家人的陪同下,回到了妻子的家乡汝州,并慕名来到了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疝外科进行治疗。
跨越语言的信任
不同的文化背景及语言,成了横在治疗路上的“小麻烦”。
为了能和M先生有效沟通,准确传达病情及治疗方案,该院肝胆疝外科治疗团队充分尊重个人意愿,通过简短常用的单词、简单的手势与直观的图片,反复向他及家人讲解病情,最终达到了病情及诊疗方案的无障碍交流。
手术前,肝胆疝外科团队多次研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为M先生制定出最周全的手术方案,力求手术的安全稳妥。
手术如期进行。无影灯下,肝胆疝外科团队全神贯注,每一个操作都精准到位,团队成员紧密配合,紧张而有序。历经数小时的奋战,手术成功完成,大家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
跨越文化的关怀
尽管语言不通,但爱与关怀却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
在该院肝胆疝外科护士长常莹珍带领下,护士们承担起了精心照料的重任。她们及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按时为患者进行换药、更换引流装置、指导拍背等。
考虑到饮食文化不一样,常莹珍查阅相关资料,贴心地为M先生制定了符合他的术后饮食。医护人员的真诚和关爱,超越了语言的局限,让M先生感受到了身在异乡“非”异客的温暖。
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M先生的身体逐渐康复。从起初的虚弱无力,到能慢慢下床活动,恢复正常饮食,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医护人员的心血和患者对生命的渴望。最终,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M先生顺利出院,开启了新的生活篇章。
疾病无国籍,诊疗无障碍。一场跨越国度的治疗,一个让人欣慰的美好结局,见证了院肝胆疝外科的专注与追求。该院肝胆疝外科团队以热情的服务、严谨的态度及精湛的医术,给这位国际友人带来了良好的就医体验,并赢得了他由衷的信任和赞许。
李晓伟王文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