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咬春芽最馋荠菜香自心底流出的文字夜烟火中的年味春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723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3-27

春日咬春芽

李晓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一场春雨绿芜发,一年春事粲如华。

不经意间,春天已经踮着小脚尖,唱着跳着笑着,把粉嘟嘟的桃花杏花点开,把楚楚动人、洁净明艳的梨花抚弄,把柳枝吹的柔软,把小河吹开欢快……

有春色满园,也有垂涎欲滴。春天来了,无论哪种野菜,都满满是春天的气息。每一枚纤细的嫩芽,都是似水流年一道隽秀的划痕。舌头也不甘寂寞地开始骚动,在春天里吃野菜,能吃出春天的清新烟火,能吃出大地的风物写真。

早春时节,已能看到旷野里微微的绿色了。不是青绿,不是碧绿,而是淡淡的渐变的鹅黄、嫩绿、浅绿。荠菜、马兰头、蒲公英、灰灰菜、马齿苋们小心翼翼地探出了头,在试探春天的成色。依然寒凉,却挡不住春意渐是明显了。

在旷野里挖野菜,感觉心情特别地爽。嫩嫩的野菜们碧绿的身姿在阳光下闪烁,嫩嫩的叶片使它成为杂草中的佼佼者,将无限的碧绿伸展到远方。天地之间无比广阔,蓝天更蓝,白云更白,春风温和,带着青草香。

此刻,人们挖的已不仅仅是野菜,更是一种心情:恬淡,悠闲,清静。

尽管各类野菜被称为“八野奇观”“草莽出身”,但挡不住它敢为天下“鲜”,挡不住人们的喜爱呀。初春的野菜,如初生的牛犊,完全能与“正规军”的蔬菜一掰手腕、一较高下。

“春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说到野菜,谁才是春天第一“野”?初春能采到最早的野菜,就是荠菜了。荠菜生命力强,大江南北遍地生长,历史也悠久,是从《诗经》“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时候开始,吃了几千年的。

荠菜也是报春的使者,小小的锯齿状的身影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出现,星星点点,生长在松软的田间地头。没开花的荠菜青青,带有绒毛,叶片没有蒲公英那么大,那么肥厚,显得苗条娇小。

在江南,上海人喜欢荠菜大馄饨,南京人还爱吃荠菜春卷。猪肉做馅,拌上荠菜,醇香与清新两种滋味,彼此成就开春的美好。等到了宁波,水磨年糕配上荠菜,又成为一道荠菜炒年糕,若是拌上香干、春笋、嫩豆腐,也是一道下酒好菜。

难怪说江南人的春天,是荠菜做的。即便在中原大地,它也是不甘人后的。

蒲公英就大众化了。吃的时候需用凉水浸泡,浸泡好了,叶片饱满,色泽鲜艳,味道鲜美,炸碗鸡蛋酱,配上小葱蘸酱,满嘴满塞,清香中有一种淡淡的苦味。

香椿芽更是让人稀罕的不得了。新采摘的香椿芽绿叶红边,犹如玛瑙,状若翡翠,被称为“树上蔬菜”,自带一种奇怪的醇厚浓郁香味,是那种令人又恨又爱的气味,喜之者趋之若鹜,恶之者避之不及。香椿芽可做成各种菜肴,可以炒肉,可以炒鸡蛋,可以拌豆腐,不仅营养丰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能让一整个春天都“惊心动魄”。

野菜的烹饪方式多种多样,有炒、煮和凉拌等。为食用安全起见,多数以凉拌为主。先把挖回洗干净的野菜放进烧开的水里焯上两分钟,捞起,沥干,挤压,然后浇上植物油,拌以蒜蓉作佐料,喜欢辣的可加入适量的辣椒碎片,一碟色、香、味俱全的野菜就靓丽在眼前,尝一口,野味十足,爱不释口。

唯春光与美食不可辜负。一代文豪苏东坡对吃野菜深有心得,他道:“蔓菁宿根已生叶,韭芽戴土拳如蕨,烂蒸香荠白鱼肥,碎点青蒿凉饼滑。”读到此处,让我辈好吃之人禁不住掩卷长叹、口水直流。

伴随着春天气温地不断攀升,树上的叶儿花儿也不甘寂寞地登场了。

柳芽儿、槐花儿、榆钱、杨树叶、香椿……这些刚刚长出的嫩芽和开出的花儿都是餐桌上的美味。儿时乡村到处是这些可食的树木,人们用带钩的竹竿把槐花一嘟噜一嘟噜地钩下来,带回家,仔仔细细地一朵朵择好,洗干净,搅拌上玉米面和白面,稍微放点油盐,放在锅里蒸,香喷喷的气味就充斥到屋子的每个角落。槐花蒸熟了散发着一股股清香,含在口中软软的,嚼起来绵绵的,几丝野趣在口腔中肆意弹跳。

还有野趣横生的木兰芽、清雅如春的枸杞芽、鲜嫩多汁的芦蒿艾蒿芽……

不时不食,适食而食,这是对生活的坦诚,更是对自然的敬畏。树上待放花,枝上新绿芽,以及一草一木的生发,都是自然不可阻挡的规律,也是每个人对春天根深蒂固的味觉记忆。醉人的野菜,简简单单的食材,便可将喜悦留藏心中,用舌头感受春天的兴致,

鱼羊并肥是为鲜,鲜却不止鱼和羊,野菜也敢为天下“鲜”。不只在舌尖上,更在舌尖之外,成就了春天的底色。春日咬春芽,让唇齿之间留下无限美好的春色。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