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赤松茸、羊肚菌“联袂登场”  骆庄村五彩田园“好戏开锣”官西村张卫强的草莓致富路打通粮补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供电公司:“送服务”助企“开门红”好媳妇朱春红成为村里名人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700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2-24

12年悉心照顾偏瘫公婆

好媳妇朱春红成为村里名人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温泉镇连圪垱村苏庄自然村,是一个只有200多口人的小村庄。

2月21日上午10时许,没有去葡萄园打零工的朱春红,和往常一样走进厨房,为婆婆削了苹果,切成小块,又从饮水机上倒了多半杯温开水,回到上房。

坐在椅子上行动不便的婆婆看到儿媳妇端着东西进来,脸上堆满笑容,用含糊不清的话语说:“还没到吃饭时候,你咋又给我弄东西吃,太麻烦了!”

“妈,这两天忽冷忽热,容易感冒,您得多喝些开水,先吃苹果吧,吃完喝些开水,肚子里舒服!”朱春红说着把放苹果的碗递过去。看到婆婆嘴里流口水,她赶忙递上餐巾纸。

这样的情形,已经在这个家重复了12年。12年前,朱春红的婆婆突发脑梗落下偏瘫后遗症后,伺候婆婆的重担就落在了朱春红身上。那时候,朱春红才29岁,女儿4岁,儿子2岁,老公常年在外打工。上有老、下有小,担子不轻。

“俺老公姊妹仨,下边还有两个妹妹,虽说都已成家,但她们都做着生意很忙,我就主动承担了照顾老人的任务。”朱春红说。

朱春红至今清楚记得,小儿子两岁那年感冒发烧,在村卫生室输液,家里还有偏瘫的婆婆需要照顾,丈夫又不在家。“给孩子挂上针安顿好,我就赶紧往家跑,到家里照顾好婆婆,又怕孩子在卫生室跑针,两头跑,一天跑无数遍,连着好几天。”

在朱春红地精心照顾下,婆婆的身体恢复较好,自己可以到街上转转,生活勉强自理。但不幸再次降临这个家庭,2017年夏天,婆婆不慎摔倒导致左腿骨折,从医院回来后在床上躺了三个多月,大小便失禁,吃饭也需要喂食。“那三个月,我就晚上睡在婆婆身边,全天候伺候她吃喝拉撒。”

2019年冬天,农村还是靠煤火炉取暖。“白天婆婆就坐在堂屋里烤火,晚上回到套间里睡觉,煤火炉就放在外面,空间大也通风不会发生煤气中毒。那天晚上,我女儿放学回到家,非得和她奶奶一起睡。晚上的时候,她偷偷把煤火炉挪到了套间里。晚上睡到半夜的时候,我心里不知怎么很不踏实,就习惯性起来看她们。结果发现屋里煤气味很重,她们煤气中毒,幸亏发现得早,她们两个都没事。我把昏迷的婆婆喊醒后,快把我吓死了。”朱春红现在一想到这个事儿,还觉得后怕。

6年前,身体一向硬朗的公爹突然去世,这让原本就坎坷的一家人再次陷入困顿之中。“整整有半年的时间,俺老公也不出去打工,沉默寡言,人也瘦了。看到这样的一家人,我暗地里哭了好几场。哭过了之后还是想,过一家人都不容易,再困难也得自己扛。我开导老公出去打工,告诉他家里的一切我能扛动,不用他操心。”

在这期间,朱春红的妈妈也得了偏瘫,需要人照顾。“两头的妈都是偏瘫都需要人照顾,我真是照顾不过来。好在我在俺娘家姊妹四个,上边有三个哥哥,所以俺妈基本上都是三个哥哥照顾的。我回娘家,没有在娘家住过一个晚上,俺妈是2020年6月去世的,现在想想,可对不起俺妈……”说到这儿,朱春红哽咽了。

家里的平房年久失修,到处跑风漏气。为了让公婆的居住条件好一些,2020年,朱春红和丈夫商量着,借了好多钱扒掉了老房子,盖起了新房。2021年,一家人搬进了新房。“按农村的风俗,家里的老人必须住上房,所以我把最好的上房屋子让俺婆婆住,我住在她下边的偏房里,这些都是当晚辈的应该做的。”

似乎上天也开始垂怜这个孝顺的好媳妇。在朱春红悉心照料下,今年已经68岁的公婆如今可以蹒跚着出去转转,吃喝拉撒基本自理。

温泉镇、连圪垱村多次授予朱春红“好媳妇”荣誉称号,并号召全镇妇女向她学习。“春红是我们全村人的榜样,也是我们全村的名人。”村委会委员郭凤贤评价说。

现在的朱春红在附近的葡萄园打零工。为了照顾好公婆,她还在家里安装了监控。“每天早上给婆婆打一碗鸡蛋茶,看着她喝完我再出去干活;有时候她起来晚,我就先去葡萄园干活,干到八九点再回去给她打鸡蛋茶。中间干着活,抽个空赶紧从手机上看看家里的监控,看看婆婆在干啥。好在现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过去了,婆婆也让我省心了许多。”朱春红说着,脸上露出了幸福而自豪的笑容。郭营战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