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开出“花”一朵“火烧孙”的传说古代汝州八景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695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2-14

掌中开出“花”一朵

史运玲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图片源于网络

蛇年春节,我在网上买年货时,偶然刷到有人在直播间里卖中国非遗产品纸翻花,不禁大喜过望,毫不犹豫下单买了一个。

收到纸翻花后,一有闲暇时间,我就坐在温暖如春的阳台上,反复审视和把玩,惹得身旁的小猫也好奇地伸爪试探。喜悦里,许多跟纸翻花有关的往事翩翩飞进脑海,少年时代里因纸翻花而带来的清脆笑声也仿佛在耳边声声回荡。少年时代初次遇见纸翻花,是元宵节时在临汝镇临四大队业余剧团的唱戏剧场里。那位儒雅可亲的老爷爷的摊位上,摆满了形状各异的纸翻花,有的像彩虹桥,有的像石拱桥,更多的是形形色色的绽放花朵,五颜六色,姿态优美,栩栩如生。看我直勾勾地盯着那些纸翻花,老爷爷说:“这叫纸翻花,能变换好多种造型呢。”一边说着,一边随手拿起一个纸翻花,变换各种花型给我看,一会儿是一朵叫不上名字的绚丽花朵,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只展翅欲飞的小鸟,一会儿是色彩绚丽的彩虹桥。我被这神奇的变化深深吸引,心中充满了惊喜和好奇,问清价钱后,立即买了一个。

买了纸翻花后,我兴冲冲跑到了看戏的座位上,照着卖翻纸花老爷爷教给我的方法,变出了一个又一个美不胜收的花型。身旁的小伙伴们露出羡慕的目光,纷纷向我打听在哪个摊位上买的,问家长们要了钱后,也雀跃着去买。

自此,纸翻花成了我最好的伙伴儿,陪伴着我度过了一段又一段美好的时光。每当放学回家,我总会迫不及待地拿出纸翻花,一个人静静地玩耍到暮色四合。后来,我又将纸翻花带到学校,课间时玩上一会儿,放学后再玩一会。班级里,不只我一个人有纸翻花,好几个女同学也有,我们常常在一起交流纸翻花的玩法,议论这种好玩的玩具是如何制造出来的。有一次,有纸翻花的几个女同学提议举行一场纸翻花大赛,看谁翻出来的造型多。由于平时玩得多,也可能买的纸翻花好,在这次比赛中,我翻出来的造型最多,尤其翻出来的花型最多最漂亮,惹得围观的同学们纷纷叫好。我得意极了,少年的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喜悦。

后来,某一个星期天,我正专心致志在院子中玩纸翻花时,突然起了一阵狂风,把纸翻花吹折成了两半截。我心疼极了,尝试用糨糊重新粘起来,可无论如何都不能粘成功。看我极端失落的样子,父母又给我了一些钱,让我再去买一个。遗憾的是,我跑遍了小镇的大小商店,都没有买到。此时,元宵节已经结束,戏场里那些流动小商贩早已经不见踪影,不知道来自哪里又回归到哪里。无奈里,我盼望着第二年春灯节唱戏时,会有外地的小商贩再次来卖纸翻花,但这个愿望落空了。

日子是翩飞的落叶,岁月的流转里,我跟纸翻花一别就是四十多年,却没想到,这次居然在网上买到了我念念不忘的纸翻花。

纸翻花的起源可追溯至清朝昌盛时期,最初是作为祭祀和节庆活动的装饰品而诞生的。据传,它由湖北天门市郭氏家族在清康熙年间创立,被称为“变花”“十八变”“十八翻”等。制作一个完整的纸翻花总共要经过罩染等20多道(手工)工序,需要用糨糊把百十来张纸制成蜂窝形状的粘连纸张,而且上一种颜色就要晾干一次,仅纸张的制作、上色就要耗费四五天的时间。历经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纸翻花逐渐融入了更多的艺术元素和技巧,从简单的民间手工艺到受到宫廷的青睐,再到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纸翻花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尽魅力。

如今,纸翻花已不仅仅是一种玩具,更是承载着历史与文化记忆的宝贵遗产,是一种独特的非遗艺术形式和一门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艺术瑰宝之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遇见中国非遗纸翻花,让我更加感受到了它的神奇之处和独特魅力,为我们祖国能出这样的能工巧匠而倍感骄傲和自豪。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