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治汇宋名立金先声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640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1-20

吴治汇

陈建国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几年前,笔者在点校清康熙二年(1563年)印行的《汝州全志》期间,在为其中艺文志中的诗歌作品断句时,曾遇到一道“难题”。本来,在古籍点校中,为古代诗歌断句是最容易的事。因为古代诗歌的句式一般都是固定的,或五言,或七言,只有极个别四言或长短句式,极易标点。可当时点校到清代汝州进士吴治汇的两首诗:第一首是七绝,标点起来轻车熟路;第二首名为《春日沁水》,原书内容如下:

清清碧水绿苹雨才收日初呈双双归雁袅袅鸣莺村笼烟树淡塔映赤霞明渔父率滨垂钓田翁履亩课耕经岁孤松含晚翠争妍桃李吐朝荣

面对这一首诗,笔者却不论依五言、七言,或三言、四言,都无法把句子标点清楚。踌躇有顷,蓦然想起一种很不常见的古代诗体。这种诗体原称“一字至七字诗”,也叫“一七体诗”。也就是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很有规律。因其排列起来,形状酷似一座塔,故又称为“宝塔诗”。这会不会就是一首“宝塔诗”呢?于是笔者豁然开朗,将这首《春日沁水》依“一七体诗”句式标点后,就成了———

清,清。碧水,绿苹。雨才收,日初呈。双双归雁,袅袅鸣莺。村笼烟树淡,塔映赤霞明。渔父率滨垂钓,田翁履亩课耕。经岁孤松含晚翠,争妍桃李吐朝荣。

把这首诗居中竖排,就成了一座“宝塔”。

清,

清。

碧水,

绿苹。

雨才收,

日初呈。

双双归雁,

袅袅鸣莺。

村笼烟树淡,

塔映赤霞明。

渔父率滨垂钓,

田翁履亩课耕。

经岁孤松含晚翠,

争妍桃李吐朝荣。

吴治汇这首诗,不仅形式上摹状而吟、形状独特,给读者一种视觉上的美感,而且细品起来,艺术上也颇有特点,不仅意境幽美,而且扣题紧凑,对仗工整,形成诗歌独有的结构美,读后使人玩味不已,其趣无穷。由此可见吴治汇的文学修养之不凡。

吴治汇,字东卿,汝州人,清代顺治三年(1646年)中第三甲第七十四名进士,任岳州府安乡县知县,升刑部郎中,后又升为广西按察使司佥事、分巡府江道。

据《汝州全志》记载,他“敦重彝伦,追崇古道,刺血瘗二亲之榇,择配全孤女之婚”,“亲旧贫乏,多所赡给”。据汝州旧志记载,他是一位著名诗人,汝州“诗宗祠”敬奉5位汝州籍诗人,他是其中之一。遗憾的是他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不多,目前能见到的,只有汝州旧志艺文志中选载的一篇散文(《重修城垣门桥鼎建大王庙记》)和两首诗(一为七绝《九日白云寺》,一为上面提到的“宝塔诗”《春日沁水》)。

他的七言绝句《九日白云寺》:

古寺荒山兀坐余,启扉散步看云舒。

遍穿松径归僧院,风过黄花香扑裾。

全诗以独特的意境,写出作者在游览白云寺(今风穴寺)时,先打坐静思,再闲步观云,继而穿过松林,来到菊香袭人的僧院会见僧众。

而吴治汇的《重修城垣门桥鼎建大王庙记》,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散文上品,其叙事状物,不乏妙句。如描写暴雨洪水冲击洗耳河桥之状:“会孟夏,风雨暴作,轰雷掣电,如江覆海倒,山崩地摇之异,河水涨聚,波浪凶猛,射及门隅,岌岌乎,殆哉!公同兵宪范公祷于城头,水即消落。晨视之,墉之不穿者几希,然洗耳石桥被漂击大坏者十之七。”又如描写修桥之场景:“募徒众,来匠役,始事于西城石梁。人无旷日,日无旷事,城巍然金壁而直竖,桥岿如长虹而驾空,咸曰观止矣。而迎恩门外,一水溶溶,襟带郛郭,泉源昔涸,今也汪濊,讵非地为我公效灵也哉!碧波雕栏,实增壮丽,南北二城,塞者通之,曲者直之,相其向,背之方,度其阴阳之宜。”再如表彰发起此役的时任知州林中宝为建桥付出心血之情状:“公暑雨不避,省视劝勉,共经营皆有成算,且悉捐廉赀,继以囊金赏赉之则,击豕刲羊慰劳之则,若饮太和之酿而锡什袭之珍。”通篇读起来酣畅淋漓,不忍释卷。

清乾隆五年(1740年),州城内创立诗宗祠,供奉唐代刘希夷、金代宗端修、明代张维新和清代吴治汇、任枫5位汝州籍诗人之神位,供人瞻仰、膜拜。由此可见吴治汇在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的确是为世人所称道的。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