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模型就像是给我们办案安装上了‘探照灯’,以前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发现难,现在运用大数据理念,办案有了新方向。”日前,在市检察院数字检察办案中心,该院第四检察部主任淡亚锋直言“尝到了数字检察的甜头”。运用大数据思维研发服刑人员违规领取社会补助金大数据法律模型的初衷,要从该院办理的一起国有财产保护领域的公益诉讼案件说起。
今年3月初,该院在履职中根据汝州市纪委监委移送的“退休人员薛某被判刑后待追回社保工资”线索中发现,全市社会补助金保障覆盖的人群较大,部门之间存在数据壁垒,导致一些不符合领取条件的对象继续领取社会补助金,比如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违规领取退休社保工资,这不仅违反了法律规定,也有损社会公平,还导致国家财产损失。
该院通过调取2019年至今的服刑人员信息和领取社会补助金人员信息,经数据清洗、比对碰撞、人工核查后,锁定13名服刑人员在羁押后仍然违规领取社会补助金共计9万余元。该院立即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对薛某等13人违规多领取的退休工资,作出依法予以追回的处理决定;该13人不主动履行该决定时,依法移送市法院强制执行。
收到检察建议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第一时间对当事人进行暂停待遇处理,对涉及的工作单位下发稽核通知书催缴,对薛某等人拒不退还等情形,由市法院立案追缴。同时,该院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建立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和受刑事处罚人员信息告知制度,保障人力资源部门和工作单位能及时掌握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和受刑事处罚人员信息,以便于及时履行暂停发放及追缴义务,保护国有财产利益。
该院公益诉讼团队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通过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开展全方位调查,实现精准监督,推动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是维护法律实施、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该院已运用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平顶山市人民检察院推广的数字监督模型21个,自建模型10个,其中3个自建模型通过平顶山市人民检察院认定在最高检模型超市平台发布;核查线索139件,发出类案检察建议6份,纠正违法通知书9份,两起大数据法律监督案例分别被最高检、省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这些做法为该院利用数字技术指明了方向,将进一步赋能检察履职高质效。
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