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假期的脚步渐渐远去,同学们是否感到有些情绪低落、心慌焦虑呢?是不是觉得和舒服的床铺难舍难分?和电视手机依依不舍?其实,这些都是常见的“开学综合征”。
“开学综合征”指的是孩子们从长期假期状态转入开学状态时,面对新学期的学习生活表现出的一种明显不适,具体表现为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主要包括无故发脾气、浑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头疼、恶心、腹泻等生理症状。
日前,一位朋友十分烦恼地说,新学期开学了,他的孩子歇了一个暑假,心似乎也“玩野”了,一时半会儿很难进入学习状态,为此他很是郁闷。
这位朋友的话,也代表了众多学生家长的看法。从往年假期之后的表现来看,一些学生在开学后往往会出现上课迟到、开小差、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变缓、失眠、健忘等症状。
其实,孩子出现这样的症状,不用过度紧张,家长应该保持平衡的心态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以免将自己的焦虑紧张情绪传递给孩子,加重孩子的焦虑,同时积极帮助孩子进行正面引导及生活习惯调整。
出现“开学综合征”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别说小孩,就是成年人身上也有类似的“毛病”,譬如假日综合征,七天长假一过,精神困顿,四肢酸痛,工作一时打不起精神。
从这个方面看,开学前的精神懒散、沉湎网络、疯看电视、生活规律的错乱,开学后高效快节奏的课堂、井井有条的生活规律、高度紧张的学
习,两相比较自然反差甚大,使得孩子的心一时收不回也是在情理之中。如果家长引导不当,一味责备、谩骂,反而会使孩子产生新学期的恐惧、焦躁、厌烦等情绪。
在这个时候,家长不能一味指责孩子只玩不学,要以一种开放、平等、倾听的心态和孩子交流,这样孩子更容易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和困惑,也可以帮助孩子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家长要放下架子,创设一种民主讨论的家庭氛围,用积极愉快的态度和协商讨论式的口吻谈谈新学期的学习规划、短期目标是什么,长远规划是什么,哪几门课的成绩需提高,自己竞争的伙伴是谁,新学期能否培养一种特长等等。不过期望值不宜太高,否则没执行孩子就自动放弃。在循循善诱中引导孩子树立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好心情,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对未来的学习充满渴望。
同时,学校也应负起责任,尤其是要为入学的新生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不能只懂得绷紧应试教育的弦,只懂得营造紧张的学习气氛,来逼学生“拼命”学习,让他们过于紧张,过于不适应。不管是低年级还是毕业班,学校都应该贯彻快乐教育的理念,对于那些显得郁郁寡欢、心思重重的学生,老师也要多加留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与家长多进行沟通,一起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霾。
愉快的假期已经画上句号,学生和家长应该从暑假放松的状态中慢慢切换到学习模式,迎接新学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的开学“综合症”得到缓解、得到克服,才能尽快投入到愉快的学习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