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元刘维周韩宗皋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557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7-12

刘维周

马俊杰 陈秀利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刘维周(1906年-1993年),陵头镇黄岭村刘圪塔自然村人,是刘家通背猴锤第七代传承人。

刘维周自幼跟其父刘振朝习练刘家通背猴锤。刘家通背猴锤,在本家内代代口传身授。据碑文记载:已传至九代,有200多年历史。

汝州刘家通背猴锤传自明末清初,由刘家通背猴锤第一代宗师刘定邦所创。刘维周的曾祖父刘崋文武兼备,曾受到清朝宣统皇帝的封赏。民国时期,刘维周于1927年,曾在河南开封,冯玉祥将军麾下任武术教官,给官兵传授武术。1930年,临汝县在县城三官庙成立国术馆,刘维周任国术馆教师。

刘家通背猴锤其特点是:身小步活,进退自如,动作朴实无华,实用性强,攻防严密,注重实战。攻中有防,防中带攻。有“缩身小如鼠,长身大如牛”之说,也有“拳打卧牛之地”“拳打满场之说”,方寸即可练拳之特点。刘维周,结合自身练功体会,在原来传统套路基础上,加以创新了刘家通背猴锤一路、老通背猴锤二路、三路,炮锤、双打六合等。器械有六合单刀、双刀、春秋刀、草镰、眉齐棍、大杆子、双打疯魔棍、稍子棍穿枪、梅花枪等。

刘维周在教徒授艺时,自创了一套独特的训练方法,晚上练习对练时,为了提高习练者反应能力,他就让徒弟们把灯吹灭,在黑暗中靠听觉来判断对方出拳、踢腿的方向和速度,从而增强弟子们的抗打及应变能力。刘维周在熟悉本门派武术同时,还练就了“指如铁”“力如牛”的一些硬功夫。

每当夜深人静时,刘维周在窑洞里苦练指功,这是他常年养成的习惯。他把一碗黄豆放在桌子上,徒弟把一个个黄豆摆在桌子上,他分别用手指去捣,一捣就碎。有一次,一个顽皮的徒弟,想试下师傅的功夫,趁师傅不备,把一个小钢珠放在桌子上,只听一声“嘣”,找不到桌子上任何东西,师傅纳闷,这粒黄豆怎么这么硬呢?那位徒弟最终在桌子的木材内找到了答案。原来是师傅用劲过大,把小钢珠一下子捣进桌子里了。徒弟们见状,直夸师傅的指功厉害。

有一天,刘维周在路上遇到一个赶驴车的人,因道路狭窄,且路两边是深沟,车子错不开,眼看就有掉进沟里的危险。刘维周说,你先别动,我去扛一下吧!只见他用肩膀一扛,没承想把驴车一下子扛到了路中间。赶车人惊讶地笑着说:“您这功夫可真了不起呀!要不是你帮我一把,今天我可就要掉沟里了!”

刘维周收徒弟从不收钱,而且还管徒弟吃住。那年月闹饥荒,家家缺吃少穿,而习武人饭量大,每天家里都有10多人,吃饭是个大问题,没办法刘维周就让儿子刘万山到附近石灰窑打工挣钱贴补家用,供养家里的徒弟们吃饭。

而今刘家通背猴锤后人们,不忘祖辈人的遗愿,刘家通背猴锤第八代传承人陈秀利在骑岭乡安庄村的自家花卉果园里,自费两万多元,建成了一个可容纳几十人的训练大棚,作为刘家通背猴锤的训练基地。他们制定了训练计划,坚持施行周六下午集训的制度。刘维周的儿子刘万山,虽已84岁高龄,但每到集训之日,他不顾年迈,不顾路途遥远,骑电动车往返几十里,到基地指导集训,从无间断。

2022年5月,在刘家通背猴锤第八代传承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刘家通背猴锤被汝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七批汝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

刘维周,他生性豪放,心胸宽广,为人和善。作为汝州市老拳师之一,他的独门技艺刘家通背猴锤、草镰,至今令汝州武术界同仁们赞叹不已。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