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师郭老元(1905年—1996年),米庙镇双郭楼村人。原临汝县(今汝州市)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武术协会顾问、中州武术学院汝州分院技术顾问,被誉为汝州市武术老拳师之一。
郭老元出身贫农,兄妹六人,排行老四。幼年时,曾拜郭大臣(又名郭守谦,系少林名师恒林之徒)为师,习练武术。练功刻苦,勤奋好学。能够熟悉各种武术套路及武术器械。精通拳术套路六合炮拳、通臂拳,擅长武术器械:春秋偃月刀、梢子棍、单刀、双刀和九节鞭等。
青年时,郭老元为了提高技艺,四处拜师,经常和各地武术名家交流,切磋武艺,精心钻研。20岁时,郭老元曾力挫群雄,一举成名,成为本地很有名气的武术高手。
郭老元渴望在武术方面有所建树。1932年,郭老元扛上春秋偃月刀,挑着黄色行李包,到许昌、漯河、南阳、老河口等13个县市拜师学艺。沿途所向披靡,切磋技艺出尽了风头。但在南阳蒲山店一带的姜庄(罗家花枪的发祥地),在进行枪法切磋时,竟败在当地一个老者手下。那老者虽年过八旬,但鹤发童颜,身体健硕。尤其是枪法,龙蛇飞动、出神入化,非常厉害,后来得知那位老者叫陈会安,是罗家花枪的传人。郭老元非常喜欢罗家花枪,就拜陈会安为师,得到罗家花枪的真传。
1936年,临汝县在三官庙建国术馆,郭老元受聘当教练。1937年,临汝县举办武术大赛,他参加了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受到当时县长毛汝采的赞誉并亲自为他颁奖。
中年时,郭老元行侠仗义,曾“两次空手夺枪”,令世人赞扬。
第一次,1942年秋季,国民党十三军在登封与日寇遭遇,十三军自北往南溃退,在今榆树陈村宋庄南地,郭老元迎面碰到一个国民党掉队士兵,他灵机一动,喝令士兵放下武器,缴枪不杀。那士兵见他空手一人,就本能向后一退,妄图拉开枪栓顽抗。只见郭老元眼疾手快,当即来了个猛虎扑食,一个箭步冲上去,伸手抓住士兵枪梢,顺势朝士兵肚子上就是一脚。那士兵踉踉跄跄后退十几米,摔了个迎面朝天后见势不妙,急忙翻身爬起来跪地求饶,临走时又将身上所带子弹拱手交出。
另一次,1946年的一个秋天,有几个村民在双郭楼大队北地大坡上“摘”棉花,保长张清晨闻讯赶来,手提“盒子炮”就跑到地里去“打”人,郭老元见势不妙,就紧跟着张清晨到了大坡上。张清晨见人后,不由分说就想开枪射击,说时迟那时快,郭老元冲过去伸手抓住张清晨的手腕,只听得两声枪响,子弹朝天飞出,救了几位村民的命,还夺了保长的枪。保长慑于他的武功,只好忍气作罢。事后保长托人说情才取回手枪。
解放后,郭老元广收学徒,传授武功。“文化大革命”时期,习练武术受到限制,他也曾因传授武功而背上“罪名”,遭到游斗。因为郭老元酷爱武术,他为了让郭家武术得到更好传承,就把传授的地点由地上转入了地下(隐蔽场所)。在这样的环境下,徒弟们练功的热潮更加高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本村的郭顺、郭顺安、郭中连、郭转运、郭老康、李运周,嫡孙郭国正、郭自正、郭顺立、张同会等十几位武术新秀脱颖而出,成为如今双郭楼村武术普及教学的中坚力量。
粉碎“四人帮”后,武术事业获得了新生。郭老元在小屯、蟒川、杨楼、城关等乡镇办班收徒,并且还应邀到宝丰、鲁山、洛阳、南阳等地办班传艺。时常还有北京以及外省市武术爱好者慕名前来向郭老元讨教武艺,时任县武协主席田九一,成为他家的常客。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郭老元家门庭若市,经常有客人到访切磋武艺。
一街坊侄子看到郭老元因打拳,竟“混”得如此风光时,非常羡慕。后来他有了儿子后,为了想让儿子日后长大学习武术,就给儿子取了个响亮的名字叫“练武”。附近乡村的群众经常有人到郭老元家中拜师学艺。村里的大人、小孩在其影响下,都能练上几手。当时,村间练武蔚然成风。村里男女老少都知道“冲天炮”“过心锤”“小鬼掂枪”“外撇骨”“白马卧蹄”“后脑摘瓜”等武术动作名称。
郭老元在教授武术的同时,还经常组织徒弟们参加省、市(地区)、县各级武术比赛。为汝州(临汝县)武术事业争得了荣誉。1984年,弟子郭顺立参加洛阳地区武术散打比赛,荣获52公斤散打冠军。1988年,郭老元嫡孙郭国正(临汝县一、二、三届武协会员),参加汝州武术赛荣获一等奖;1993年11月,被河南省武警二支队武术学校聘请为总教练。1995年4月,郭自正郭老元三孙子),被平顶山军分区武术学校聘请为总教练。
晚年,郭老元获得荣誉颇多:1985年3月,在洛阳地区参加武术表演赛,荣获“健康老人奖”。1988年5月,参加汝州市老拳师表演赛,获得一等奖。1989年10月,被汝州市体委授予“荣誉老拳师”称号。1995年,被河南省体委授予“老拳师”称号。郭老元老拳师的各项荣誉已被《汝州市志》收录。
一代拳师郭老元,为弘扬中华武术、培养武术人才殚精竭虑,也为汝州市申报全国武术之乡做出了非凡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