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深处汝瓷情老行当之精雕细琢话刻章农耕印记粪堆赵柳树王的来历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540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19

时光深处汝瓷情

冯惠珍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汝瓷茶具(资料图)

在客厅玻璃柜的正中央,放置了一件汝瓷“平安瓶”摆件,它色彩素洁、淡雅,外形清逸、流畅,它的温润古朴,让家里充满了祥瑞之气。今生,我与汝瓷的结缘就从这件汝瓷开始。

25年前的1999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平顶山市文联主办的“曲令敏散文研讨会”。作为曲老师的学生,我收到研讨会赠予的一件汝瓷纪念品———平安瓶。此瓶呈天青色,长颈,喇叭口,瓶身印有“曲令敏散文研讨会”“朱文立制”等主题标识。仰慕着曲令敏老师的妙笔生花、钦佩着朱文立先生的妙手“丹青”,如此厚爱加身,激励我这名羽翼未丰的学生坚定了追逐文学的梦想。

从那以后,我对汝瓷便多了一分亲近和敬意,并开始关注新闻、杂志等媒体对汝瓷的报道。2003年暑假,我和几位朋友特意带着孩子乘长途客车前往汝州,第一次参观了汝州汝瓷开发中心。在解说员如数家珍的介绍中,我得知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宋徽宗时期。据专家考证,北宋汝官窑只烧制了20年就神秘地失踪了,目前存世的汝瓷不过百件。在已知的60余件汝窑传世品中,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及上海博物馆都有存放,还有个别流失英国、美国、日本等地……在一番啧啧赞叹和喟然遗憾后,儿子用稚嫩的语气表达了心中的愿望:“妈妈,等我长大后一定要到北京、上海去看看咱们家乡的宝物。”因为孩子油然流露的念想,回家后我一气呵成了《谁不夸咱汝瓷美》,投稿被平顶山日报副刊采用。

自此,时断时续我都会因出差、学习或陪同亲朋好友观光等到汝州,到汝州必看汝瓷,每去一回都似与老友重逢,在这宝藏之地吐故纳新,寻觅生命之元气,迸发练笔之兴趣,先后写就了《汝瓷神韵》《再品“汝宝之美”》。

“雨过天青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汝瓷之美美在其独有的釉色———天青色。天青色在色泽上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绿色恬静温和,蓝色神秘高贵,在如幻如梦之间,清新脱俗,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关于天青色,还源自一个美丽的故事。相传,宋徽宗曾做过一个梦,梦到大雨过后,远处天空云破处有一抹神秘的色彩,美得动人心魄。醒来后,他写下一句“雨过天青云破处”的诗,拿给工匠参考,让他们烧制出这种颜色。一时间,不知难倒了多少工匠,最后汝州的工匠技高一筹,烧出了令宋徽宗满意的“雨过天青色”。

受汝瓷的影响和感染,我对天青色也有了莫名的迷恋。女性先天会运用服饰的色彩表达自身的气质,如果说黑白色展示的是女性的干练,那天青色则体现的是女性的优雅。这种优雅是岁月的沉淀,端庄、大气、娴静,一如“养在深闺无人识,一朝惊艳天下知”的汝瓷。记得2022年的虎年央视春节晚会,舞蹈《只此青绿》被众多网友刷屏直呼:“美哭了!太震撼!”舞者正是身穿天青色上衣,以绚烂之身勾勒出如诗如幻的无垠山河,将中国古典式传奇娓娓道来。此时此景的表达,与穿越时空的天青色汝瓷的唯美有异曲同工之妙。

汝瓷的魂在于它的神韵。汝瓷造型古朴大方、形神兼备,鲜少装饰和堆砌,与其他彩色的瓷器相比,更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丽与端庄。散发着古玉般光泽的汝瓷,如“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极具儒雅居士之态。汝瓷简约而不奢华,内敛而不张扬,把它置于会务厅,稳重大气;放在客厅,质朴祥和。把它赠予朋友,寓意传情;送给家人,福泰安康。有人说:“手捧一件汝瓷,那天人合一、浑然天趣的中式韵味像一剂安神药,能使浮躁的心顿时安静下来。”汝瓷从来不语,却抚慰了凡人的心灵;汝瓷从来不言,却引来无数文人名士为之折腰。

近日,我随朋友又一次前往汝州参观青瓷博物馆。春日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洒在静谧的博物馆内。目前馆内展示数百件汝瓷,都是近40年来汝州工匠的呕心沥血之作,其中不乏流失在外地宝物的仿制品。一件“莲花碗”器具吸引了我的目光,它形似一朵盛开的莲花,造型规整,线条洗练,釉色纯正,光泽柔和。据介绍,这件“莲花碗”的真品目前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是该院的镇院之宝。20多年前,到北京、上海看家乡的宝物是孩子的梦想;今天,到台北看家乡出土的“莲花碗”又成了我的梦想。随着孩子在北京成家立业,他已梦想成真。我相信,只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我去台北看宝物的梦想指日可待。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瓷不同。玉润冰清汝瓷韵,似玉非玉而胜玉。汝瓷不仅是宋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非遗文化的代表。2011年,汝瓷烧制技艺经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今,汝瓷已走进千家万户,汝瓷产业也成为汝州重要的文化产业,汝瓷生产企业数百家,研制开发新产品上千种,大美汝瓷正行走河南走向世界。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或许会忘记那些古老的艺术和传统。但每当我看到汝瓷,就会想起那些被时间雕刻的细节,那些蕴含着智慧和情感的手艺,它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繁华,也承载了一个民族的记忆。

汝瓷是物化的诗、物化的意、物化的情。难忘与汝瓷的每一次不期而遇和一遇千年的怦然心动,这份情愫,如同汝瓷的釉色一般,隽秀而绵长,经典永流传。

转自《平顶山日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