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汝县的土地改革运动(上)煤山遗址出土文物双耳箅流灰陶壶钵盂峰每一颗汤圆都是热爱汝水湾夜景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465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2-28

煤山遗址出土文物双耳箅流灰陶壶

刘孟博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双耳箅流灰陶壶

煤山遗址位于汝州市区广成路与双拥路交叉口东南侧煤山公园内,因遗址堆积为大量的黑灰色土,故当地村民称之为煤山。整个遗址呈立状,高出周围约4米,东西直径220米,南北直径230米,地势北高南低,断崖上袋形、敞口灰坑多见,文化堆积层次明显,地表还散存有大量的龙山、二里头以及商代、西周、汉代陶片及螺壳、鹿角等遗物。煤山遗址的绝对年代为夏代,距今4500年左右,文化性质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晚期煤山类型。煤山遗址的发现可以看到当时人类的生活、栖息、种植、狩猎、制陶工艺、冶铜、生产工具等均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对研究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以及夏代人活动范围有重要价值。

1958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在煤山遗址发现河南龙山文化遗存,随后在此进行过6次大大小小的发掘,发掘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1970年11月,洛阳市博物馆为配合农田水利基本

建设对煤山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197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考古队对煤山遗址进行了大面积的考古发掘。这两次发掘面积600平方米左右,清理房基33座,灰坑87个,陶窑4座,水井2口,墓葬15座,出土遗物八百件之多。通过调查和试掘,人们在煤山遗址找到了“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遗存的重叠层,通过煤山遗址的文化层叠压关系,认为二里头文化是直接从河南龙山文化发展而来的。煤山遗址(一、二期)河南龙山文化的时代,属于龙山文化的晚期,它具有自身的显著特点,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因为这一遗存是第一次在煤山遗址发现的,所以考古学界称之为“煤山类型”。

煤山遗址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处文化遗址,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研究我国夏代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划时代意义,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科学创造价值。1983年5月25日,煤山遗址被临汝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1月11日,煤山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煤山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1959年煤山遗址的考古发掘过程中,出土有大量的陶器及破碎陶片,经过后期的修复,其中的双耳箅流灰陶壶最为独特,经专家论证,该器物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距今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无独有偶,据侯秀敏先生(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保管信息中心主任)《篦流灰陶罐,疑为5000年前茶、药器》一文介绍,1996年,为抢救黄河小浪底水库淹没区的古文化遗产,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郑州大学考古系、孟津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了联合考古队,对孟津西北部数平方公里的妯娌遗址和寨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文物普查和考古发掘,期间也曾出土过一件与煤山遗址出土双耳箅流灰陶壶类似的带嘴陶罐。

孟津县出土的陶罐重0.61公斤,宽17.5厘米、高12.5厘米、口颈9.5厘米、底径8厘米。夹砂灰陶,素面、敛口深腹,厚圆唇,上腹微鼓,腹上部一管状流,流嘴呈花洒状,有9个小圆孔,流的高度略高于口部。上腹部饰一周不规则的附加堆纹,上腹微鼓,平底。对照《黄河小浪底水库考古报告(二)》,此带嘴陶罐属于妯娌二期文化。在陶器风格上表现出有比较浓厚的仰韶晚期特征,与郑州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第三期陶器作风接近。文化年代介于仰韶文化与河南龙山文化之间,从仰韶晚期延续到龙山早期。

据这两件器物的前后出现分析,说明了在龙山文化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与日常生活的需求,陶器类型向着更趋于实用型的趋势发展。

根据带嘴陶罐的器型分析,流嘴上的花洒状小圆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过滤掉植物的残渣。且观察罐的底部,有明显的火烧结痕,证明此罐当时是作为炊具使用的。因此笔者推测它可能是当时煮茶或者熬药、煮植物茎叶等的器皿。难道这种带嘴陶罐会是我国在距今约5000年前已经开始饮茶、熬药的重要实物证据?还有待提取罐上的残留物质进行进一步的科学分析与验证。

从考古学看,妯娌遗址出土的带嘴陶罐属仰韶晚期至龙山早期间,汝州市出土的“双耳箅流灰陶壶”处于龙山文化期,二者之间时期相比,可能带嘴陶罐要略早一些,但二者的做工、材质与造型极为相似。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