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三宝———汝帖下辈子变成老母鸡晨曦中的东城宋永庆:用生命书写忠诚中大街:北宋乾德年间开凿的“官井”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359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9-14

汝州三宝———汝帖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汝帖》,指的并不是一本书,或者一册字帖,而是贮藏在汝瓷博物馆内的一套书法石刻,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大家荟萃的书法造诣,还在于经过数代雅士整理修葺保存的文物价值,更在于民间能工巧匠的刻石技艺。汝帖雕刻技艺曾被列为平顶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一点足以证明《汝帖》具有非常厚重的文化价值。

《汝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瑰宝,在我国书法史上地位显赫,与《淳化阁帖》《泉州帖》《绛州帖》并称为“四大名帖”。《汝帖》的刻制和存延不但体现了我国古代书法的发展史,对宋元以后书法艺术的发展和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也为后人从事书法研究及历史考察提供了珍贵翔实的资料。

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汝州知州王寀荟萃自夏至五代的金文及名家书法,镌刻而成一套书法丛帖,后称之为《汝帖》。并挑选能工巧匠精工细刻12石,镶嵌在汝州衙内“坐啸堂”的墙壁上,供其茶余酒后品尝。之后,王寀进京当了校书郎,把《汝帖》碑留于汝州,成为汝州文化的传家宝。后任知州为保护《汝帖》,将其嵌在州衙后鲜为人知的望嵩楼一楼楼壁中。金元时期,老州衙一直是地方政府的办公场所,屡经战火,屡经修缮,《汝帖》因在望嵩楼内得以幸免。

元末汝州城在战火中受到严重损坏,州衙被烧毁,望嵩楼也成为残楼。汝州百姓在望嵩楼的残址上,建起了玉皇阁,《汝帖》也随着楼阁的转换变成了玉皇阁里的嵌石,久而久之,《汝帖》成了玉皇阁的庙产。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皇帝下诏“毁天下淫祠”,官府借此毁掉了玉皇阁,却把《汝帖》碑暗暗藏在州衙马厩的地下,从此碑帖不知去向。明弘治末及正德初,河北永清进士王雄出任汝州知州,任职期间,动用人力挖掘出12块《汝帖》碑,《汝帖》碑失而复得。

清顺治七年(1650年)巡道范承祖整修了残碑,并新添诗跋2刻,共14通刻石,移至巡道衙内“寅宾馆”壁中。清道光六年(1826年)汝州知州董大醇将《汝帖》碑移至州衙西厅,嵌入室内墙壁上,题名“存古轩”。道光十八年(1838年),州守白明义见残碑短缺且漫漶不可复观,遂以重金从洛阳购得宋时《汝帖》原拓一部,选妙手,历经两年重新刻制,又亲笔写了目录2石,因范承祖诗跋已佚,故仍为14石,嵌于“存古轩”壁中。1947年汝州解放时,碑帖稍有散乱,后经搜集,整理后存放在文化馆内。“文化大革命”期间,为了保护《汝帖》,原临汝县文化馆馆长张久益将收集到的大部分碑刻砌在墙内,外敷灰浆,少部分埋在花窖内,才躲过被毁的厄运。1983年汝瓷博物馆建成,将《汝帖》碑迁移至博物馆内存放,供游客观赏学习。

除了汝帖石刻,故宫博物院还藏有《汝帖》原石的宋拓本,剪方装,共12卷,分6册,总计130页,纵28.1厘米,横19.4厘米。另附题跋一册。此帖镌刻惟肖,粗浸传神,纸墨醇古,为宋拓传世孤本。此本1———6册目面有周铨题字刻签,第7册为翁方纲题字刻签,有翁方纲、桂馥,张伯英等跋19段。裱边有翁方纲跋28段,“周铨”“纬卷”“从蓬阁金石”“覃滦鉴藏”等藏印62方。

《汝帖》荟萃自夏至五代的金文及名家书法镌刻而成的丛帖。其内容囊括了仓颉、竹林七贤、历代帝王、名医之能者法书。十之二三取自《淳化阁帖》《元祐法帖》及汉碑之最优者,同时还保留了传世孤本,计12卷。收入夏、商、周金石文八种,秦、汉、三国刻石15种、晋、宋、齐、梁、陈五朝帝王书30行,魏晋九人书,王羲之10帖,王献之3帖,南朝十医书,北朝胡晋十二书,唐三朝帝后四书及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贺知章、李后主、昊王琡等90余家手迹共109帖,尽现了金文的浑朴豪放,石鼓文的雄强厚重,小篆的圆匀绝妙、汉隶的端庄遒劲,章草的结体古逸,楷书的法度严整,行书的刚柔潇洒,草书的纵逸飞动,既是一部中国文字发展史,又是一座书法艺术长廊。

《汝帖》刻石高40厘米,宽110厘米,大部分帖石是道光时白明义重刻的,模刻精湛,仍然保持了“粗漫传神”的特色。第四、八、十一、十五石是1997年刻的新帖石,其刻帖方法只是模仿其笔意,故而不论书法还是行款布局与原帖有很大差别。第十三石是最长的一块,隐含石理花纹,石质与其他帖石都不同。原帖石或白明义刻帖石,每次都应采用石质相同的石料。此石刻于何时,用何种料,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浩瀚的书法艺术宝库中,《汝帖》堪称古代碑帖中的珍品,囊括了宋以前数千年的书法,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研究书法史及古代书法的一部很好的法帖,为历代书法爱好者所珍视。

《汝帖》在宋朝并不出类拔萃,但经过金、元两朝对汉文化的疯狂摧残后,《汝帖》才脱颖而出,清朝诗人孙灏诗云:“望嵩楼高高入云,旧藏《汝帖》天下闻,松烟拓纸岁万本,官司厌苦征求份。”另据《洞天清录集》记载:“今会稽以《汝帖》重刻,谓之《兰亭帖》。”元朝刘有定注《衍极》一书曾引用《汝帖》中的诸葛武侯书,张天如编《王右军集》也采用了《汝帖》中的《二王帖》,汲县比干墓上的铜盘遗失,明万历中周思宸据《汝帖》中的《比干墓铜盘铭》重新刻制。清代大书法家王铎曾说:“细观《兰亭序帖》皆本《汝帖》。”另外,在很多有关金石的专著中都有《汝帖》的详细记载和评论。由此可见,《汝帖》保存流传之广,影响之大。

选自《汝州人文史话》

供稿:汝州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