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晶
习惯性地点开短视频浏览精彩纷呈的内容、熟练地在平板屏幕上打开多个APP、玩网络游戏的熟练程度胜过成年人……互联网时代,未成年人“触网”低龄化、常态化日趋明显。如何更好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维护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是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相关法律法规日益完善,抖音、快手等不少网络平台也相继推出青少年模式,更好帮助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触网”低龄化需各项举措织牢保护网。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上网的目的也不尽相同。8岁以下的儿童主要是看视频、玩游戏、听故事等;高年级小学生和初中生则主要是玩游戏和写作业。据查询,2021年6月,我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其中增设网络保护,对未成年人网络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作出全面规范。2022年3月,《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再次公开征求意见。2022年5月,中央文明办等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提出“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等。同时,国家网信办已指导主要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要求平台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在时间限制、功能设置、内容工具上进行区分,使青少年模式功能更具个性化、更有吸引力。
“触网”低龄化需学校和家庭担起职责。“同学们知道网络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那又会带来哪些危害呢?”“我知道,我知道……”早在今年6月28日,我市就启动了2023年暑期护苗读书活动,邀请志愿者举办“文明阅读、绿色上网”讲座,为同学们讲解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正确使用网络,提高自身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等内容。听完讲座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让网络成为自己成长路上的好朋友,共同维护网络安全,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家庭中,父母的正确引导也至关重要。家长要怀着开放的心态,和青少年一起学习新科学、新技术。同时在青少年接触网络时,家长应该及时履行网络教育职责,安装过滤软件、控制上网时间等,也要培养自身良好的上网习惯,避免给孩子带来不良示范。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互动,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参加社交活动,开发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摆脱手机依赖。
互联网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领域,只有相关部门、学校、家长共同发力,才能更好地帮助青少年养成文明、健康、有益的网络使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