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避暑神器”变“健康杀手”我市中小学生暑期如何申领电子社保卡大暑养生谨记“四要点”杨梅杏皮汤河南省汝州市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公告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325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7-28

大暑养生谨记“四要点”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大暑前后,暑湿之气容易在人肌肤腠理开泄、汗液增多之际乘虚而入,导致体内阳气受损、心气亏耗,故大暑节气要注意防暑养生。

一、大暑养生,重在养心

大暑节气,气候炎热而生机勃发,阳气最为旺盛。阳气外发,气血运行亦相应活跃,根据养生原则应重在养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静心养生

大暑高温酷热,易动肝火,人们常常觉得心烦意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这种情况就是“情绪中暑”。此时宜心态清静,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越要“心静”,要避免不良刺激。

2.药食养生

可食用具有清心降火、养心安神效果的食物,如茯苓、麦冬、菊花、金银花、荷叶、大枣、莲子、百合、小米、冬瓜、苦瓜等。

3.调整起居,保证睡眠

中午应小睡一会儿,因睡眠与情绪、免疫力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

如果夜晚睡眠不佳,可以在睡前喝一杯五加枣仁茯苓茶,用五加叶、酸枣仁各2克,茯苓、大枣、百合各1克,红参0.5克煮茶,睡前一小时饮用,可安神助眠、提高免疫力、改善失眠多梦。

二、大暑养胃,健脾除湿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暑气较重,酷热会导致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严重时有胸闷、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舌苔较黄腻,中医认为舌苔黄腻代表湿热之气较重,中医称之为暑湿证,要清暑利湿,健脾养胃。

1.薏苡仁粥

做法:薏苡仁50克,粳米100克。将薏苡仁用温水浸泡半小时,与粳米共置锅中,放入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熬至粥成。

功效:健脾除湿,可改善脾虚湿盛、不思饮食、大便溏薄、下肢水肿等症状。

2.艾灸补脾

(1)太白穴

脾系统的保健非常关键,按揉、艾灸脾经原穴太白穴可以补脾,对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浑身乏力、犯困、水肿、腹胀、腹泻等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若能在脾经主时(上午9~11时)艾灸,效果更好。

(2)足三里穴

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浊,二者为气机升降之枢机,故养脾之升要同时养胃之降,需配合艾灸足三里穴。

三、湿热交蒸,严防中暑

大暑节气保养不当很易中暑,其症状常常是全身乏力、头昏、心悸、胸闷、出虚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

遇到这种情况不能慌乱,首先,避开闷热环境,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然后帮助患者散热,补充水分好好休息,再喝点淡盐开水、三豆汤等。严重中暑者还需送往医院治疗。

三豆汤做法:取绿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清洗干净后,清水浸泡1个小时;将三豆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烧滚后转小火慢煮1个小时,待豆子开花后放入冰糖继续煮5分钟即可,放凉后连汤带豆一起食用。

四、大暑养生“四要点”

1.多喝热水,少喝冷饮

很多人为了解渴就猛喝水,一次性喝过多的水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渴了要先少量喝水,缓一会儿再喝。最好是喝温开水,不要喝冰镇冷饮,对肠胃不好,也会把湿邪带入体内。

2.趁热天祛湿寒,“冬病夏治”

根据个人体质来选择“冬病夏治”,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等疾病。有这类慢性病的人可以利用好大暑这个节气治病,趁着暑热天气把体内湿寒祛除。若是体质热的慢性病人,则不适合用这种方式来治疗。

3.暑天小心患上“空调病”

室外温度太高,很多人躲在室内开着空调。虽说是降温了,但是室内外温差大,很易感冒患上“空调病”,空调温度过低或是对着人吹,也会加重湿气。

所以暑天空调房间的最佳温度为25摄氏度至27摄氏度,每隔2小时要通风换气。

4.大暑饮食,清淡为主

大暑节气,饮食要少咸少甜,以清淡饮食为主,忌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不宜进补。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