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刚鑫雨)走进纸坊镇石桥村,穿过整齐划一的民居、宽阔干净的道路,一方古朴的院落就出现在眼前,目之所及,风景如画。
高低错落的石板路,连接起几间分布有序的木屋、瓦房,石磨、石碾等老物件点缀在院子里,墙壁上挂着的务农工具,还有饲养家畜的窝棚,这一切都是原始的乡村风情。这座民俗园原本是三个连在一起的院子,分属三家所有,一共十几间房屋,因为宅基地调整和搬迁的原因,这些院子空了许多年,不少房屋已经坍塌了,在四周新房的衬托下显得格格不入。
石桥村是纸坊镇一个历史悠久的村落,在镇政府以西5公里处,由6个自然村组成,全村1250口人。村里有两棵百年古槐,静静见证着村子的变迁,村内大部分民居从砖瓦结构变成两层小楼,一些条件好的村民陆陆续续搬迁到市区居住,外出打工的年轻劳力也越来越多,小村庄变得越发寂静,闲置的院落、房屋成了石桥村人眼中典型的乡愁符号。
村民生活条件好了,建筑施工和生活垃圾的处理难度大大增加,垃圾围村、污水横流、能源受限,成为困扰石桥人改变乡村环境的“顽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平衡空心院落、老旧民居的改造和保护?石桥村两委会经过充分调研,以改善人居环境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以“三清六改”为主要内容的家园清洁行动,在环境卫生整治的同时,对老旧房屋进行保护性修葺和环境整治,筹划建个民俗园,把这些闲置的带有“乡愁韵味”的院落打造成原生态人文景观。
石桥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欢迎,3个月前,开始对这几座空心院落进行改造。昔日败落的院落铺上了石头、青砖,进行了水泥、石料、石板硬化,沿道路两旁栽种了大量的竹子、花卉、冬青等绿植,还就地取材,用原来房屋的房梁和木椽搭起一座木屋,小院很快就变了模样。其他村民眼见无人问津的“脏乱差”民居变得“高大上”,纷纷把家里不用的石槽、石桌等物件捐献出来,充实民俗园的“里子”。被闲置的民居重新焕发光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前来参观游玩。
改造老房子的同时,石桥村也加快了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美化,村两委多方筹集资金130多万元,全村新修道路12000平方米,对道路两旁全部进行了绿化,主要街道安装了120盏路灯,建起了文化广场、污水处理池和公厕。石桥村先后获得市级一二星级文明村、先进党支部、发展经济25强村、一星级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各项工作一直走在全镇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