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您取这个大额钱是干什么用的?孩子们知道不知道?”9月7日,在市标某银行网点,柜台工作人员在为老年人办理业务时都要提前“聊”上几句、叮嘱几句,以确保资金安全。
记者了解到,银行这么做是为了打击养老诈骗及防范非法集资等问题,同时将防范非法集资、防诈骗等知识送到千家万户,增强老年群体对相关违法行为的识别与自我防范意识,引导老人自觉抵制非法集资,远离养老诈骗等陷阱。
据介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急于寻求养老保障、对新型互联网金融等认识不足的特点,抛出高额分红、保本高息等说辞,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资金运作和流向不清晰,有很高的资金链断裂风险。或者通过免费赠送鸡蛋、水果、小家电等方式,租场地专门针对老年人“授课”,一步步引老年人上钩,让老年人购买价高质次的各类产品。更有以“以房养老”名义诱骗老年人抵押房产,并将房产抵押给相关公司,然后推荐老年人购买其推荐的理财产品,最终导致老年人没了房子还背负贷款。以投资养老公寓、福利院甚至墓地等项目为名,组织老年人集体参观考察,夸大项目前景,声称“既能养老又能赚钱”,进而以预售床位、办贵宾卡等名义非法集资。
“最为常见的是不法分子通过开展‘免费义诊’‘免费体检’等方式,冒充专家、医生虚假问诊,推销各类所谓保健品,夸大产品功效。老年人就急急忙忙取钱去购买,所以有时候柜台‘多嘴’几句很有必要。”网点大厅负责人表示,老年人群体相对来说信息闭塞,易轻信别人,往往是虚假保健品推销员的目标客户。为获取老人的信任,他们大打温情牌,通过各种方式和老人套近乎,逐渐建立老人们的依赖感和信任,让老人们心甘情愿自掏腰包。建议广大老年朋友高度警惕、多多留神。对于不能确定对方身份的人员,建议老年朋友尽量等子女回家后接待。同时,子女应多关心老人,及时掌握家中老人的相关动向,多宣传安全教育,让他们对常见的诈骗手段有所了解,有所防范。还可以给老人的手机设置安装欺诈拦截软件,减少老人收到欺诈、推销电话和短信的概率,防止上当受骗。
融媒体中心记者陈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