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教育人生,不仅仅教学生,还有学生背后复杂的家庭,你是否还有勇气做个班主任?我们的教育缺的不是完美的理想的教育理念,也不缺高科技的教学条件,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我想说,如果我要是知道当一个老师这么艰难,我连教师资格证都不会考,更别说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但是读完于洁老师的《我就想做班主任》这本书,我似乎看到了教育大道上的一道明亮的曙光。教育道路确实很艰难,但是正因为艰难我们才要努力挖掘、努力发现这份艰难里的“小美好”啊!没有挑战的职业算不得职业,波澜不惊的生活也丢失了发现乐趣的一切可能。
于洁老师洋洋洒洒五百多页的著作,是她平时的积累、心得以及心血的累积和浓缩,但是通篇读完我可以感受到,她想传达给所有老师的可以概括为两个字———立情。
台湾作家杨子在《红粉知己》一文中有一个耐人寻味的观点:人生以立言、立功、立德为荣,其实,立情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能爱与被爱,生命就如花朵之开放,灿烂繁华,固不免终于凋谢消退,也是不枉不朽了。立情,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班级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因我们的用情而显得温暖温馨,“高尚的人性”,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汇集成的;班级“道德社区”的大厦,就是这样一砖一瓦用心搭建的。
教育其实没有多么高超的技巧,用发自内心的爱去对待学生,学生会感受到,这样实现教育的双向奔赴指日可待。最让我感到震惊和佩服的是于洁老师二十多年的班主任生涯内,坚持给学生写信。在社会节奏如此之快的今天,打个电话、发个信息有时候都还嫌太慢太麻烦,恨不得学生能和你不用语言交流就能心领神会,哪还会有老师给学生写信啊!耗时耗力不说,学生又是否真的能被感化,真的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呢?但是更让我佩服的是于洁老师也明知写信有时候会吃力不讨好,她也并不指望一封书信就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但是她仍然去做了。这种不计回报的对学生的爱属实感染了我。她会在信里和她的学生交流学生最近的表现,用温情脉脉的文字指出学生最近存在的问题,那言辞口吻俨然一个知心大姐姐,因为是用爱浇灌出的文字,所以读者无不动容。再想想我自己,我对学生最大的关爱就是单独谈话了,但是谈话的内容却总是以老师高高在上的口吻在劝告甚至警告,有时候也会有效果,但是终究不是一个优秀的教育方法。书信能把对学生的关爱付诸文字,把自己满腔的期待流于笔尖,让学生在打开信的一瞬间就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那他们潜藏在心底的积极向上的心自然而然就被激发了,即使那是一个顽固不化的学生,那又怎样呢?一封书信能承载很多,但是也许对那个孩子来说还不够,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多想想他好的方面,不厌弃他,也心怀期待,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日子里有某个契机出现,能让他有所改变。这个别人很难做到的事情,于洁老师坚持下来了,旁人以为她苦,她说她很幸福,所以她呼吸到了更新鲜的空气,看到了更多美好的风景。
从教以来,我还有一个执念———付出一定要有回报。我对学生高要求、高期待,因此我也充满了干劲,恨不得把我毕生所学一股脑都传授给他们。一旦学生达不到我对他的期待,我便会产生失望、愤怒、焦虑等情绪,折磨着学生也折磨着自己。但是看到这本书,我释然了。于洁老师在书里说道:“秉持一个原则: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能力有限,顺其自然。”我想这就是付出,但不求回报。我要有能自己用尽心力但是学生依然表现平平的准备,毕竟影响学生的因素实在太多太多,况且“高压”也实在不可取,只会物极必反。当我们愤怒着学生上课不好好听课,木愣愣地反应迟钝,却很少意识到他们从早上7点多到傍晚5点多除了上课就是在做作业,连上厕所都是匆匆忙忙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们的生活两点一线何其枯燥单调,厚重的眼镜片后没有了少年人的灵气光芒。放过学生,也放过自己;有所期待,但是不求必然的回报。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这句话用在学生身上和老师身上都可以。只要我们一直坚持着、一直努力着,渐渐地就会找到事物本质和物外之趣。你看大江流淌汪洋宽阔,仿佛自然而然天生这般模样,可知百川汇海连小溪也不放过;你看高树参天枝繁叶茂,仿佛轻而易举年轮圈数,可知盘根错节连水滴也如数吸收。你还要知道,成了江海,成了高树,所以更加有能力吸收,于是有了波涛汹涌的磅礴气势,有了绿荫如盖的皇皇风姿。
不必心慌,也不必着急,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和挫折其实那些名师早就经历过,并不特别。老师的职业路很艰难,但是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走,才能发现教育其实也很美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