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养老”为名的诈骗行为时有发生。在巨大的养老需求面前,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网络知识不足、辨别能力不强等特点,打着“预售养老床位”“养老理财”“养老产品”等旗号盯上了老年人的钱袋子,各种诈骗手段花样百出,给不少老年人造成财产损失和精神打击。结合民政部门印发的《防范养老诈骗小知识》,我们一起来学习识别防范养老诈骗陷阱的小妙招,帮助老年人提高防骗能力,守护好自己的养老钱,安享美好夕阳生活。
常见的养老诈骗类型有:
1、提供“养老服务”:以“贵宾卡”“会员费”等五花八门的名目,以预付打折、还本付息、会员专享服务等为诱饵,超额、提前收取服务费,高额收取会员费、保证金,非法吸纳老年人资金。
2、投资养老项目:以投资、入股、加盟养老服务房地产、基地、公寓开发建设等名义,抛出高额分红、保本高息、预订服务等说辞,诱骗老年人投资养老项目。这些机构的资金运作流向不明,有很高的捐款跑路风险。
3、宣称“以房养老”:以“以房养老”名义诱骗老年人抵押房产,诈骗资金,假借国家政策旗号行非法集资之实。诱骗老年人将抵押房产的资金拿去购买其推荐的“理财产品”,最终导致老年人没了房子还背负贷款。
4、销售养老产品:一些企业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免费体验、赠送礼品、会议营销、养生讲座、专家义诊等方式欺骗、诱导老年群体,购买价格虚高或假冒伪劣产品。
5、代办养老保险:不法分子冒充银行、保险机构工作人员,谎称可以帮助未参保人员代办“养老保险”“提前退休”等,收取老年人材料费、保险金等。
6、开展“养老帮扶”:不法分子以空巢老人为目标,在老年人面前装儿子、扮孙子,假借心理关爱,志愿陪护,送温暖活动等方式,获得老人信任后,以多种手段对其实施诈骗。
牢记以下6项防范小妙招:
1、拒绝高息诱惑:对高息保本项目保持警惕,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
2、提高防骗意识:多关注新闻媒体和社区宣传栏等,了解多发的各种诈骗手段,提高对骗局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3、端正保健理念:到正规医院就医,遵医嘱服用药物。
4、树立安全思维:妥善保管自己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密码等。
5、警惕上门推销:老年人独自在家时遇到身份不明的人敲门时,与子女联系后再作接待。
6、提高反诈意识:无论亲朋好友还是自称公检法人员,只要提到“钱”,要第一时间核实其身份,无法核实时及时拨打110进行求助。
无论什么骗局,获取信任都是第一步。面对陌生人的热情,老年朋友一定要保持警惕。进行大额的付款、转账前一定要三思,多和子女商量,必要时可报警求助。骗局形形色色,有时难以甄别,只要记住这条基本原则,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不是难事。
同时,也希望做子女的中青年人,主动向家中老人普及反诈知识,多聊聊社会动态,多进行风险提示,多关注情感需求,提升老年人的风险防范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
融媒体中心记者 牛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