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吾家有老是个宝父亲的教诲父爱无声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108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6-16

父亲的教诲

马少利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23年了,4年前笔者曾写过一篇《我的父亲》的散文,时隔4年,我再次按动键盘,写出此篇,以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主要是在晚上做梦时会时常梦见他,父亲那伟岸的形象始终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深夜里我老梦见父亲还健在,也老与我在梦中对话。当我遇到困难时,时常会得到父亲的鼓励,当我浮躁时也常得到父亲的教诲,当我取得成绩沾沾自喜时又时常得到父亲的提醒。他老人家好像经常伴我左右,出现在我的梦呓里,让我始终爱做梦,想做梦,因为梦里有我可爱的父亲。他是我的航标灯,为我指点迷津,又是我生活中的加油站,给我的生活增添动力。

父亲叫马迎宾,1936年生,是一位勤勤恳恳为党工作的农业科技干部。打我记事起,他就把自己置身汝州的广大农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汝州大地。他虽热在政府大院里上班,却时常出现在田间地头、农户院落,为农民讲解棉花种植新技术,为烟农引进烟叶新品种,讲解小麦高产技术要点。经常是十天半个月不回家,老是在农村住队,手把手给农民讲解地膜覆盖增墒保湿育苗的好处。他到哪个村,哪个村的庄稼就种得好,哪个村就是个丰产年。他把科技当笔,大地做纸,在汝州万亩仓田中体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为有这样一位父亲感到自豪和骄傲。从他的言传身教中,让我对父亲肃然起敬,同时也感召着我的人生。

记得有一次,父亲的脚部溃烂,走路一瘸一拐,还要到安阳中国棉花研究所出差。单位和家人都劝他别去了,等脚伤好了再去。可他却说:“季节不等人,我不引进棉花新品种,不就影响到农民种植了吗?”他到医院简单包扎后,又一瘸一拐硬是挺着脚伤坐上了到安阳中国棉花研究所的车。当时的我看在眼里却记在心头,父亲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干工作要勤奋要敬业。

在家里,我时常看到父亲在房间里挑灯夜战,每天晚上十二点之前他很少睡过觉。那时候电脑还不普及,经常在灯下用笔撰写农业科技培训讲义,撰写汝州市棉花、烟叶发展规划,奖励机制等,为汝州市的烟、棉生产,乡村振兴殚精竭虑,献计出力。

闲暇时光,父亲总是讲他小时候的困难经历,从中我得知,父亲在襁褓时爷爷就去世了,奶奶一个寡妇靠做小生意养活了一家几口人,后来三个姑姑相继嫁人,只剩下父亲和奶奶相依为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上小学时因为家里穷,父亲用麻绳头做成毛笔头当毛笔用,平时用作业本总是正面写完舍不得丢弃,再写反面。父亲学习用功,小学一年级上罢,就跳级升入三年级。初中毕业后因为成绩优异,就被学校保送至郑州农业职业专科学校。他是当时他那一辈唯一一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孩子,他为自己争了名,为家族争了光。可想而知,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个人能考上学,和古代的中状元也没什么区别,那是多么光宗耀祖的事情啊!据父亲讲,他在学校里还是一名学生会干部,也时常参加文体活动。父亲喜爱打篮球,喜欢吹笛子,打大鼓,是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1957年父亲怀着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愿望,毕业分配到汝州市农业局成了一名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先后抓过小麦、红薯的工作。后来又调入市政府烟棉办主抓烟叶、棉花的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一直到他离世时还是汝州市政府农办的一名副主任、副高级农艺师。当我看到热播电视剧《人世间》时,我隐约地感受到,我们家的境况不是一部活脱脱的《人世间》吗?

父亲慈祥善良,为人宽厚,虽然在市政府工作却从来没有当干部的架子。全家人都在上班,如果他不下乡在机关下班后,总是抢先下厨房为全家人做饭。如果在城里,一到星期天他就会一大早到集市上赶集买菜,还打电话通知两个妹妹和家人都回来,为全家人做上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他最喜欢做的是肉片汤和胡辣汤,再侍弄几个小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说着,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如果我们姊妹在人前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父亲总要等人走后,便开始单独“谈话”,帮助我们分析利害,分清是非曲直。父亲中年之后很少对我们姊妹几个打骂,总是在单独聊天中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因此,在我的生活中很小就受到父亲的教诲,懂得公家的东西不能拿,别人家的小便宜不能占,为人处世要真诚,待人要厚道,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等等。这些家风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烙在我的骨子里。父亲总是讲,做人是一辈子的事,要常怀感恩之心,上班要尊敬领导,团结好同志,不能耍小个性。这些都对我今后的人生产生了很大影响。

印象最深的是高考那年,我晚上经常在父亲的办公室复习功课。当时,电视机刚时兴,一天晚上我看到好多人都围在走廊上看电视,我也好奇地去看了一会儿。父亲既没去叫我,也没有当着众人呵斥我。回到办公室后,父亲在稿纸上写道:“你现在也不小了,我当着人的面批评你会让你难看。高考就要来临,你去看电视能不影响到高考吗?你仔细想想这样做合适不合适?落款:爸爸”。看到这些,我满脸羞愧,这比打我一顿还难受,从那之后,我再也不敢去看电视了。

父亲也时常写一些农业技术方面的广播稿,有时草稿写好后,让我誊写后送到县广播站。后来我也试着写一些小豆腐块的新闻稿件,陆续播发后,激励我不断采写继续前行,这对我后来成为专业新闻工作者打下了一定基础。

春去春又来,花开花又落。由于我不断采写新闻稿件,1984年11月我荣幸地调入临汝县广播站工作。记得刚进入新闻单位时,写一些大型会议的新闻稿件,常因把握不准、驾驭不住写不好,父亲就帮助我一起研究探讨标题、语句,为我的写作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使我如梦方醒,我的工作慢慢步入正轨。工作期间我又坚持上电大学习汉语言专业、上本科学习新闻学专业,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素养,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写出的新闻稿件屡屡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并后来被河南省高级职称评委会评为副高级主任记者,这与父亲的当初教诲是分不开的。

父亲在单位是一名好干部,在家里是一名好长辈,他的一生为我做出了榜样。父亲时常用内乡县衙的楹联教育我: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良好的家风教育了我,让我时时刻刻不能忘了初心。父亲虽然走了这么多年,但他却永远活在我的脑海里,让我时时处处感觉到他的存在。

人就是这样,有些东西,它在的时候,你并不会太在意,也不懂得珍惜,但是当它真正失去的时候,我们就会伤心甚至无尽的失落和怀念。他生前的点点滴滴教诲,如春风雨露滋润心田,涵养情操,为我指引着人生前进的方向。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