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小方凳诗词世界迷粉当粉苏东坡生命中的桂花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938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10-09

迷粉当粉苏东坡

殷艳蕊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我离眉州很远,但在多年前已曾到过;我离郏县很近,但在近期才走进三苏园。无论远与近,都只为苏东坡。

一代文豪苏东坡,出生在四川眉山,埋骨于河南郏县三苏园。四川到河南,两地相距两千五百多里。对我来说,眉山虽远,多年前已曾拜谒;三苏园很近,却一直无缘得见。今年的旅游节,终于有机会来到郏县,第一次走进了三苏园。三苏园位于郏县县城西北二十多公里的小峨眉山下,埋葬着宋代大文豪苏轼苏东坡和他的弟弟苏辙,以及他父亲苏洵的衣冠。

提起苏东坡,只要稍有点文化的中国人估计都会背上他的一两句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就冲这些词,我粉了苏东坡。

苏东坡出生于眉州眉山(1037年-1101年),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东坡八岁开始读书,师从道士张易简;十九岁结婚,娶妻王弗。二十二岁应省试,作《刑赏忠厚之至论》;二十五岁开始从政;三十六岁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离京;六十六岁在北返的路上去世于常州,次年被其弟苏辙葬于汝州郏城钧台乡上瑞里。

从三十六被贬岁到六十六岁去世,苏东坡辗转各地,三十年间,行遍崎岖路,尝尽苦辣情。“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初到黄州的苏轼无处安身,只得暂时借住在一座山间旧庙里,这就是后人熟知的“定惠院”。过了不久,全家人都到了黄州,一家老小二十多口人,不能再住在庙里,只好硬挤在一处废弃的驿站———“临皋亭”里。他有一个好朋友叫马正卿,在他被贬不久后也追随他来到了黄州。马正卿向黄州太守请求:“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希望能划一块无主的地给苏轼耕种。不久,原黄州太守离任了,继任太守来了,马正卿继续请求,继任太守徐君猷也很同情苏轼的遭遇,就把黄州城东缓坡上一块营防废地划给了苏轼。这“东坡”是营房旧址,瓦砾遍地,杂草丛生。苏轼带领全家清除瓦砾、杂草,终于开垦出五十亩田地来,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从未劳作过的苏轼尝到了开荒种地的艰辛。因耕地所在名东坡,因此自号“东坡居士”;也有人说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贬地耕植,写过《东坡种花》二首,其中有“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的诗句,苏轼仰慕白居易,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苏东坡给自己画的像。他到黄州的时候四十五岁,在那里生活了五年;到惠州的时候六十岁,在那里生活了四年;到儋州的时候六十四岁,已是迟暮的老人了。

黄州时期,是苏东坡人生最为落魄的时期,也是苏东坡成就最大的时期。在这里,他成为完全的苏东坡,并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词之所以能成为中国艺术史的巅峰,苏东坡功不可没,黄州功不可没。黄州,是苏轼的幸运之城、转折之城、涅槃之城。

在惠州,他看到当地插秧技术和工具落后,就绘制插秧船图形,命工匠制造,加以推广应用;根据溪流落差设计了水碓水磨,给民众用来舂米、磨面;缺医少药,便到处搜罗药品为人治病。为改造惠州西湖,他自己手头拮据,无钱可捐,就动员弟弟弟媳。如今惠州西湖八景之一的“苏堤玩月”就是对他最大的纪念。被贬儋州后,惠州人将他在白鹤峰的房屋改建成了东坡祠,成为后世惠州的人文地标。苏东坡,让惠州名扬天下。在这里他写下了五百多首诗词,最有名的当数《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儋州,是苏东坡被贬经历中的最后一站。他性情不改随遇而安,写下了“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的诗句。看到民众积水取用,他亲自带领着挖了一口井;他开坛讲学、推行文教,传播中原文明,有许多人不远千里,前来儋州学习。苏轼北归不久,他的学生姜唐佐就举乡贡,听到苏东坡去世的消息,姜唐佐放弃会试,回到家乡,继续开坛讲学。

至今儋州流传下来的有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充分表达了当地人们对他的缅怀之情。如今的儋州,已是全国闻名的“诗词之乡”。

去的那天,三苏园内游客了了,显得特别雅静,年轻的导游讲解得更是耐心、细致。站在苏东坡纪念馆内,听导游详细地为我们讲解着他的生平,随着诗人人生的平平仄仄,心脉也随之起起伏伏……

三十六岁前的苏东坡少年成名,仕途一帆风顺,之后三次遭贬,辗转奔波于各地。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最高时官至正三品,是仅次于宰相的朝中大员。他一生担任过30多个官职,足迹也踏遍大半个中国。

他是一代文豪,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他是一个文学家,一生诗作两千七百多首;他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留有词作八百多首,文章四千八百多篇;他是一个书画家,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传世名画《木石图》,创下中国古画拍卖最高纪录;他是一位养生专家,写过《问养生》《养生诀》《养生偈》等十多篇关于养生的文章;他还是一位医学家,精研医理、收集良方,他的《苏学士方》至今仍在流传使用;他还是一位发明家,以他名字命名的美食有六十多种,不仅有菜、有汤、有饼,还有酒,他发明了“东坡笠”“东坡帽”,他发明了“自来水”,在宜兴还有种茶壶叫“东坡提梁壶”……

而他自己说,这些都不是他最得意的,他写的《东坡易传》,才是他终其一生的得意之作。

他通儒、通佛、通道……

在导游的细细介绍下,一个深层次、全方位、无所不能的完人清晰地站立在我们面前,原来,除了诗人,他还有这么多的美誉。

苏辙是他的弟弟,不仅是他的弟弟,更是他的知己。他落难遭贬,弟弟在为他奔走;他生活窘迫,弟弟经济支援;身后之事,弟弟为他周全;就连他的墓志铭,也是弟弟为他写的。有弟如此,夫复何求。

三苏祠内,原来只葬了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元代的一个叫杨允的县令为苏洵老先生设置了衣冠冢,原来的二苏坟从此变成了三苏坟。

纪念馆的墙壁上专设了一栏苏轼的“名句流芳”,机会难得,我们不免狠狠地恶补了一番。

有人说,苏轼是五千年来活得最精彩的人。想想也是,距今九百多年过去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诗人无处不在。春天来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秋天到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看见江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拿起书本,“腹有诗书气自华”……就连邻居家门口种了一丛翠竹,也不禁让人想起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继而我又在想,我的邻居莫非和我一样,也是一个苏迷?

这么多年过去了,苏轼仍是那个能“霸”着语文课本的古代文人;这么多年过去了,那碗东坡肉,仍是很多吃货心里的“白月光”;这么多年过去了,每到中秋我们还是会抬头望天,感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我们都能找到苏轼的影子,这大概正是他最牛的地方。

离开三苏园,思绪万千,粉念顿生。身后,苏东坡高大的雕像上的目光,正在温和地注视着我。

追星就追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老夫聊发少年狂,迷粉就当东坡粉。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