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军区进驻大峪店(下)深夜抓土匪鸡鸣山的传说油茶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894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08-04

河南军区进驻大峪店(下)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位于大峪镇王沟村的河南军区司令部通信班旧址

河南军区进驻大峪店

(一)临汝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壮大为河南军区进驻创造了条件

1944年10月3日,皮徐支队在白栗坪村召开军事会议,组织四路武装工作队分赴登封、临汝、偃师等县进行武装宣传和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活动。其中,第三路由支队副司令员方升普带领3个连,在大峪镇棉花窑、王台村一带驻扎,利用各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八路军的各项政策。同时,部队指战员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1944年10月10日,皮定均司令员和支队所属35团团长王诚汉及欧阳景荣、党峰、张清杰、刘波涛等领导同志,在大峪店棉花窑村进步人士郎占选家里开会,研究建立临汝县委和临汝县抗日县政府事宜。首先研究决定恢复建立中共临汝县委员会,党峰任县委书记,箕山区情报处长张清杰任县委副书记,陈其双、牛占元为委员。临汝县委隶属于豫西地委箕山工委领导。县委领导成员后,随即研究确定了临汝县抗日县政府和大峪店抗日区政府的组成人员。县委书记党峰兼县长,县委副书记张清杰兼秘书,董逢甲任大峪店抗日民主区政府区长。在皮徐支队的大力支持下,临汝县委、县政府很快组建了县、区抗日武装,并积极配合主力部队,狠狠打击在汝州地区的日伪顽势力,粉碎了敌人扼杀我抗日根据地的阴谋。

临汝县抗日民主县政府下辖2个区政府和24个村级抗日政权,管辖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人口1万多人。临汝县抗日民主县政府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豫西地区成立最早的10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之一,也是平顶山地区成立时间最早、存在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政权机构最全的县级抗日民主政府。

为了调动群众的抗日积极性,我党在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减租、减息”和“倒地”运动,使贫穷农民在经济上得到实惠,生活有了保障。抗日民主政府和群众形成了血肉联系,政权更加巩固。广大青年大批参军,主力部队得到加强,地方武装扩大编制,增强了力量,为河南军区移驻大峪店奠定基础。

(二)河南军区进驻大峪店的原因

时任八路军皮徐支队情报处长、临汝县委副书记张清杰在《临汝县大峪店抗日根据地建立情况》一文中记述:“1945年2月底、3月初,洛阳、郑州、许昌等地的日军调动频繁,引起了住在巩县南边大山上的王树声从延安带来的两个支队以及皮、徐支队首长的注意。据此情况,大家估计日本人要集中兵力围剿我们。王树声、戴季英等领导同志,同皮、徐商议行动计划。皮定均司令员的意见是先把我找来,让我汇报一下敌人调动情况和意图,再作定论。他们连夜派人到大峪店,把我叫到司令部(大峪店的郭狮子也随我去了),我立即向王司令员汇报敌人的大调动是在组织力量攻打南阳,不是围剿我们。王树声同志掌握了这一情况后,认为巩县山不大,且距郑州、洛阳较近,不宜活动。他问我:‘司令部住在哪里合适?’我说:‘还是到临汝县的大峪店去,那里山大林深,离敌人较远,比较安全,同时我对周围几个县敌人的情况也较了解。’他同意了我的意见,于是就带领陈先瑞、张才千两个支队到了大峪店,后来很长时间他们都住在这里。”

(三)有关河南军区移驻大峪店的文献及回忆资料

1、1944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开辟河南根据地问题给五师的指示》第一条内容:“八路军第一批南下部队有两个团,在皮定均(司令)、徐子荣(政委)率领下,已于一个月前,在新安以北渡过黄河,冒险进至登封、临汝、禹县地区大峪店东西箕山一带。现正从事建立根据地,并分向各地活动中。”由此可以看出,皮徐支队是以大峪店为中心开始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况且,大峪店离皮徐支队司令部所在地白栗坪仅2公里左右。

2、原皮徐支队,解放后改称武警181师,在其《战史》第30页记载:“箕山区,主要在临汝的大峪店周围,这里处于登、临、禹交界山区,都是比较稳定的地方。”“(河南)军区领导机关始在白栗坪,1945年3月份移驻临汝大峪店,大反攻解放登封后进驻登封城。”第58页记载:“(1945年)8月28日,中共河南区党委、河南军区进驻登封城;抗日县政府亦入城办公。”

3、时任河南区党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河南军区副政委刘子久在《我对临汝工作的回忆》一文中记述:“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豫西军区在禹县、登封、临汝三县交界地方的箕山一带进行活动。那时部队就住在大峪店。一支队皮定均、徐子荣在那里时间较长。其它像三支队陈先瑞,四支队张才千,六支队刘昌毅都在那里活动过。”“豫西军区的王树声、戴季英、刘子久、皮定均、徐子荣、张才千、刘昌毅等领导同志在大峪店的时间大概有四五个月。到1945年10月撤退才离开。”

4、时任河南军区第六支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刘昌毅在《挺进豫西开辟新区—回忆八路军六支队南下战斗历程》一文中这样记述:“部队离开宜阳后继续东进,约在(1945年)4月初到达河南军区所在地登封县大峪店(编者注:应为临汝县大峪店)。之后,进入临(汝)、宝(丰)、禹(县)、郏(县)、襄(县)等地区,展开了开辟豫西根据地新区的斗争。”“部队到达登封(应为:临汝)大峪店后,河南军区决定以我六支队为基础,在禹县之神垕镇建立第六军分区、六地委和六专署。

5、时任临汝抗日县政府大峪区政府区长的董逢甲在《回忆大峪抗日根据地的工作情况》一文中记述:“1945年农历一、二月间,军区的四大首长:司令员王树声、政委戴季英、副政委刘子久、参谋长熊伯涛均住在大峪店以北的王沟和孔窑两个村内。”

6、《中国共产党汝州市简史》第26页记载:“在日本侵略军发动河南战役之后,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控制中原战略要地,中共中央于1944年10月,在延安组建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人民抗日军和河南军区。1945年2月挺进豫西,在登封县白栗坪和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会师。3月中旬移住临汝县大峪店。省委书记、军区政委戴季英,省委副书记、副政委刘子久,司令员王树声,参谋长熊伯涛等军政领导,分别住在大峪店附近的王沟、稻谷田、孔窑3个村内。同时住在这里的还有河南人民抗日军第三、第四支队的领导陈先瑞、张才千等。”

7、时任豫西地委组织部长、曾任水利部副部长的史向生在《皮徐支队在豫西》一文中记述:“我们继续行军,到了登封县的杨岭镇,在那里与敌人遭遇,打了一阵子,部队连夜向东转移,过送表村,经过临汝的大峪店,于农历八月十四,到了登封白栗坪。在白栗坪期间,群众反映登封的敌人到处抓民夫修飞机场,我们就派三团夜袭日寇正在修建的飞机场,解救了民工并进行了抗日宣传,说八路军来了,要打日本,让群众都回家过中秋节,与亲人团圆,群众可高兴了。那时,我们部队在经大峪店的途中,把党峰隐蔽在梁窑村,做群众和统战工作。”

大峪店曾成为整个河南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

因大峪抗日根据地建立较早,群众基础较好,且山大林深,便于活动,一度成为整个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安全地带和最牢固的战斗堡垒。河南省委、军区机关的主要领导人王树声、戴季英等于1945年3月从巩县、登封县移驻到大峪店地区的王沟等村驻扎,在这里指挥皮定均、徐子荣、韩钧、刘聚奎、陈先瑞、张才千、刘昌毅等领导的六个支队的抗日斗争。

从1944年9月八路军皮徐支队挺进豫西,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王树声、戴季英领导的河南抗日根据地军民,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争取抗战胜利,进行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作战300多次,发展壮大了武装力量,正规军由6千人发展到3万多人,民兵发展到5万多人,收复国土面积2.6万平方公里,建立6个专署、26个县级政权,解放区人口达800多万人,沟通了陕北和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联系,阻止了日寇西进,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绾毂中原”战略任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争取解放战争在豫西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王树声、戴季英、刘子久、皮定均、徐子荣、张才千、陈先瑞、王诚汉等我党我军的高级领导人,曾在大峪留下战斗足迹。这里也涌现出了孤胆英雄张全成、巾帼英雄马英、神枪手吕九、宁死不屈的农会主席何社等英烈人物。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2013年撤乡建镇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大峪这个被红色浸润的山区小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春季山花烂漫,夏季鲜果满山,秋季层林尽染,冬季山舞银蛇。良好的生态,纯正的山货,秀美的风景,厚重的文化,每年都吸引大量省内外的游客慕名而至,已成为大众短途休闲、旅游的首选之地。

该文由市委党史研究室 李翔宇提供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