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肉一件汝瓷富三家乡音乡韵乡情长刘振邦虎口脱险七烈士的故事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848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05-31

乡音乡韵乡情长

彭忠彦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乡音袅袅、乡韵悠悠、乡情绵绵,5月14日上午,在汝州市曲剧团演播大厅,耄耋之年的曲胡大师宋喜元和曲剧大师王秀玲把凝结一生艺术心血和精华的《河南曲剧调门150首》《王秀玲艺术选粹》捐给家乡的曲剧团、档案馆和图书馆等部门,然后打开话匣子说出了一串的地道家乡话。

“老乡见老乡,话儿流水长。我是哼着家乡的曲子从圪料(寄料)镇走出的农家娃……”

“俺是汝州的儿媳妇。老汝州的曲子———地道货。汝州是曲剧的根……”

这暖心暖肺的时刻,我忽然就想起了唐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宋喜元和王秀玲虽然也是少小离家,但因一生痴情曲剧的缘故,也能经常和故乡会面,加之夫妻都是曲剧艺术的大师级人物,亮相舞台,荣耀故土,因而他们回归故里的境况和贺老夫子当年就大不一样了!遂斗胆偷梁换柱改诗曰:“少小离家岁岁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俱相识,笑迎大师唱曲来”

老来倍思乡,年年传佳音。每年的曲剧节前夕,我总要接到曲胡大师宋喜元先生的电话,暖心的乡音,幽默的话语,真挚的感情表达中道出了他和老伴要为曲剧节做些实事的初衷。今年的5月18日是曲剧登台第95个年头,4月下旬就又接到了宋老的电话,告诉我他主编的《王秀玲曲剧艺术选粹》和《河南曲剧调门150首》出版发行,特地从出版社购买100多本,送给家乡的曲剧团、档案馆和图书馆等部门。我放下电话满腔感动和激动,思潮翻涌,李白曰:“长江波涛连天涌,不及汪伦送我情”我曰“汝海波涛连天涌,不及曲剧乡情浓”是曲剧把年近期颐的艺术伉俪浓浓的乡情传递给了家乡,乡亲也把引以为荣的游子盛名镌刻在心灵的丰碑上,代代传颂!

汝州有句古老的俚语:“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还有讥讽现代某些农家娃忘本丢根的经典:“有的人红薯屁还没放净,就忘了家乡和祖宗。”而曲胡大师宋喜元、曲剧大师王秀玲从艺70多年来虽声名显赫,却时刻不忘故土,反哺家乡。这次捐书活动二位大师可是颇费了一番苦心。原定5月10日回来,可是王老感冒输液推迟到了14日。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二位大师要带上他们的弟子青年曲胡演奏家张付中和当今曲剧舞台第一旦刘艳丽同往,共同观看和指导汝州曲剧团演员们的演出。汝州曲剧团演出后,刘艳丽走上舞台手把手教授青年演员技艺,张付中伴奏,刘艳丽演唱示范,让基层剧团演员受益匪浅。时过中午,宋喜元和王秀玲兴趣正浓,宋老战巍巍走上高台,指导家乡剧团琴师伴奏。台下的王秀玲大师为曲剧演员一一点评。二位大师在一招一式中谆谆教诲,殷殷之情令人感动。

一弓满拉表乡情,曲韵悠扬动曲城。我坐在台下思绪翩翩。从事曲胡演奏70余年,在《风雪配》《游乡》《赶脚》《下乡》《秦香莲后传》等100多部剧目及灌制的唱片、磁带均担任曲胡主奏的宋老,演奏的音乐以“细腻、流畅而著称,并使音乐强而不噪,弱而不虚,快而不乱,慢而不散”。九次进京演出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和合影。他研制成功的“便携式曲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曲剧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剧代表性传承人的王老,7岁主演《蓝桥会》《花庭会》等戏,9岁时以主演《七仙女》一举成名。她扮相秀丽,音质甜美,唱腔清丽柔婉,吐字清晰,声情并茂,表演内蕴饱满。在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主演了《红楼梦》《风雪配》《花庭会》等许多经典剧目,塑造了流传至今的舞台形象,形成了曲剧艺术流派中重要的“王派艺术”她进中南海演出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乡音乡韵乡情长。饥肠辘辘的我在思想:一对伉俪人民艺术家岂是在捐书传艺,分明是向故乡向曲剧献出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